赵延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秤,是中国人在怡情时信手拈来的创造之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遗址中发掘出了一枚秦代的生铁秤砣,这枚秤砣的发现, 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 我国就已经有了杆秤和称量物体的统一标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时的秤,构造十分直观,在木杆的一端挂上石陀,另一端挂上重物,用手作比较后在确定的中点系一提纽,利用调换石陀的大小使杆平衡,就能测定出物体的重量。这是典型的“杠杆”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现在各种电子衡器、量器花样百出,但人们还是怀念那杆原始的秤,因为它有十分合理的文化内涵以及温润的亲和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交易时,只要秤尾略微抬高一点,就能使买方体会到一种善意的情感和便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更有不受电源等条件制约的优点,至今,仍有不少马路游击队小贩还在广泛使用,靠它养家糊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杆做工考究的秤,还真是一件难得的工艺品,难怪一位来中国讲课的德国专家,临回国之前,特意从集贸市场买了一杆“秤”,说要带回去研究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发明了一杆伟大的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