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

lucky

<p>大家好!继铁博士的《戏剧人生》主题之后,又到了我为大家服务的时刻啦!</p><p><br></p><p>我们加拿大中国高校文学社2020年第35期(总199期)主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p><p><br></p><p>文社的每期主题都是那么精彩。从各方面反应生活,体现情怀。我们都在追求美感,追逐幸福。小的时候,幸福也许是一个棒棒糖;大一点了,幸福或许是甜蜜的爱情;为人父母后,幸福是孩子的笑脸,成长的喜悦;人到中年,夕阳西下时,幸福有点简化了,是老父老母的安康,是每一顿饭的香甜,每一个觉的踏实,把米粒做出香味,把小草拍出活泼,把茶水品出流水,把美酒咂出甘醇。</p><p><br></p><p>在经历了纷繁复杂,挫折失败,痛苦失望后,仍旧不屈不服,仍旧热爱生活,并且越活越简单,越活越童真,越来越回归自然,也许这就是轮回和生活的真谛吧!</p><p><br></p><p>本期主题:柴米油盐酱醋茶。在点点滴滴中,去寻找幸福,在平凡的日子中,感受幸福。</p><p><br></p><p>可以写生活中的所有方方面面,零零总总。题材不限。</p><p><br></p><p>截稿时间:9月5 日10:00pm</p><p><br></p><p>谢谢您的赐稿!</p> <p>散文篇</p><p>1.《庚子处暑日游记》 由之</p><p>2.《快乐来的很简单》 爱米</p><p>3.《生活变奏曲》 郭醒奇</p><p>4.《爱吃者》集 小涟漪</p><p>5.《五绝 • 藏头(瓠瓜七月)》 杨鸿</p><p>6.《茶香》 SQL</p><p>7.《七绝 小院香椿》 雁翔 </p><p>8.《幸福的滋味》 郭醒奇</p><p>9.《唱酬众诗友》 爱米</p><p>10《漫妮的生活》 刘俊民</p><p>11《享受烹饪》 姜尼</p><p>12《七律•杂感》 陈舸</p><p>13《当煎饼果子遇上豆腐脑》 张颖</p><p>14《锁事追雅》 孔展文</p><p>15《香椿和芦笋》 如玉&nbsp;</p><p>16《活着的一天》 程炯</p><p>17《黑子》 程炯</p><p>18《七事五味练人生》 王今中</p><p>19《七律》无题 斯夫</p><p>20《生活感悟》 清晨花瓣雨</p><p>21《人生七宝》 孔展文</p><p>22《夫人的厨艺我的吃》 张清</p><p>23《早安 加拿大》 李冰</p><p>24《柴米油盐酱醋茶-写个爸爸妈妈的金婚纪念》</p><p> 也尘</p><p>25《也说“柴米油盐酱醋茶》 原野</p><p>26《七律.秋怀 步韵諸位诗友》 一剪梅</p><p>27《种菜两趣事》 伊人在岸</p><p>28《父亲节的晚餐》 含羞草&nbsp;</p><p>29《琐碎生活中的乐趣》 一叶飘萍</p><p>30《有茶的生活》 张绥娟</p><p>31《杂味人生》 彧蛇</p><p>32《茶叶战争》 清牧</p><p>33《餐桌上的对话,另一种陪伴》湖滨堂主</p><p>34《众诗友唱和》</p><p>35《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雨后阳光</p><p>36《我的茶缘》 汤道夷</p><p>37《薪柴之辩》 刘俊民</p><p>38《缺油少盐的日子》 维佳 · 马列耶夫</p><p>39《柴米油盐酱醋茶》 晓霞</p><p><br></p> <p>1</p><p>《庚子处暑日游记》</p><p>由之 2020.08.25</p><p><br></p><p>庚子年农历七月,处暑,是日黄昏,与众友人驱车百里,共宿湖畔小屋。屋后绿草如茵,花木掩映,有短桥凌水而设。当是时,正落日西斜,天光云影,水光粼粼,望此余晖落霞,沉醉徘徊,良久方回。</p><p><br></p><p>旋切脍洗箸,铺席列肴,未几火旺汤沸,虾蟹之鲜、牛羊之美、兼菜蔬之纯,同溶一锅;挟珍于筷,盈酒于觥,戏友于口舌。谈笑间不觉已杯盘狼藉矣,虽酒足饭饱,然游兴未息,谈心堪浓;难起梦蝶之思,不赴周公之约;夜深人静,有心效古人秉烛夜游也,遂披衣呼友,出门观星。</p><p><br></p><p>时七月处暑,月隐星繁,远处灯火明灭,风静而浪不起,白日喧闹已杳,星垂四野如海。我等或卧或坐于桥,凌清波之上,居天穹之下,但见星河浩瀚,群宿列陈,横曳天际,灿灿生辉。俯视星满镜湖,仰望周天轮转,轻风徐以振衣,水气升而微醺,当此美景,已是忘言。方悟唐温如诗云: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虽身不在船,湖非洞庭,然此情此景,千载之下,古今一同。默吟东坡赤壁一文,其浩浩乎凭虚御风,飘飘乎遗世独立之意,些许仿佛。惜酒后扪腹,难有渺渺之歌,何得洞箫之和,更无孤鹤横江而来,羽衣蹁跹入梦之说也。</p><p><br></p><p>次日醒起出门,艳阳高照,碧波荡漾,树影婆娑。有老叟徜徉,小儿嬉戏,湖面往来舟帆,络绎不绝,夜来繁星满天、四野虫声之景,恍若一梦矣。至午后,又有数友自远方至,昨宵鼎汤,今朝烧炙,笑语欢声,绕梁不绝,及至海陆毕陈,酒肉皆备,乃大快朵颐之时。几箱酒水,解夸父逐日之忧;大块炙肉,了饕餮腹饥之虞。冰粉凝若朝露,葡萄味似荔枝。好不遐意!唯暑气蒸腾,日头高悬,湖面金蛇万道,不可坦视。或云,今日午后有雨,我等皆望之云霓,未可置信。</p><p><br></p><p>炭火渐息,青烟已稀,始见水清云白,有心入水,又恐烈日暴晒。三三两两或藏树荫,或坐廊前,随口问答,更有酣然入梦者。渐有微风起于青萍之末,盘桓枝叶之间,发于细微,盛于衣袖;待惊觉风动,天际浓云聚集,自北向南而来,如墨染池,层层铺张,须臾间已据江山半壁也。此地白云青天,烈日炎炎,彼方风雷涌动,龙蛇疾走。</p><p><br></p><p>俄顷,浓云泼墨,如千军卷席,遮天盖地,其急也如风,其掠也似火。旋即天色昏晦如夜,墨云叠叠,湖上白帆已是夭夭,有群鸟云中翻飞,鸣声凄越。立桥头望之,长风疾疾大旗猎猎,枝叶摇乱丛草低伏;仰看黑云压顶抬手可及,如面泰山倾覆,低首浊浪翻滚惊涛拍岸,若临汪洋深渊。未几雨挟风势,劲大如拳,遂抱首狼狈而走也。退檐下惧而视之,骤雨一线如练先至,落地跳珠四溅啪啪有声,远处湖面鼎沸若昨夜火上汤羹 。不久先锋过境,雨云大军徐徐,虽无先时势急,细密浩大犹有过之,天地只余茫茫沙沙,如春蚕啮叶。虽衣襟皆湿,然面湖赏雨,扫暑热沉滞;有酒佐之,浇胸中块垒,当不亦快哉!</p><p><br></p><p>云如急马,横扫寰宇,呼啸来去。雨声渐歇,檐前千线,始细流而成丝,渐断散若离珠。风初静,湖方平,骤雨无踪,唯有叶色流翠,枝头滴答。看时辰已近日暮,遥望西北天赤如野火,云作绯红,偶露流丹,倒映湖面,水天一色,上下皆明。乃移步短桥,雨后草间湖畔新息,泱泱然胸襟大开,神朗气清。望天水间云霞色幻,忆片刻前雨落大千,造化神秀,纵心有千言而口不能描一词也。天地大美,入目而宣诸于口者,为河东永州八记,亦为安石怀古一词;为苏子赤壁之赋,亦为子安滕王之序也。</p><p><br></p><p>纵情间,忽见一鹤掠湖而过,片羽点水,惊起涟漪圈圈,噫,此为苏子之鹤乎?知我有思,故来相会?</p><p><br></p><p>是为记。</p> <p>2</p><p>快乐来得很简单2015-05-17 06:00:29来源:星星生活作者:爱米</p><p>(星星生活专栏作者:爱米)</p><p><br></p><p>母亲节的这天,我起得很早,八点钟,准备叫小女儿起床,没想到,她已经自己起来了,还送我两份礼物。昨天,她不声不响地独自忙活了大半天,原来是用彩色的纸张,为我制做了一个插有三朵花的立体盆景,还有一张粉色剪纸,大大小小的心连在一起,总共十二朵。我的心一下子快乐起来,一年十二个月,有孩子牵挂的母亲都是幸福的。</p><p><br></p><p>去超市买菜,买了很多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超市的收银员认出我,问:“每次都见你买许多。”我笑道:“家里的人多。”</p><p><br></p><p>中午的菜肴很丰盛,鲜虾活鱼,烤鸡块,青菜芯和紫茄瓜等,出自厨艺高超的母亲之手,大人孩子都吃得很满意。我们较少去外面的餐馆吃饭,儿子周末需要工作,平时大家都忙,再说,去餐馆吃喝,开销当然要大些。腿脚不灵便的母亲,一个冬天都没出门,食量小,胃口也不佳,每次,我提出:“去外面吃顿饭吧?”她总是竭力反对,说:“在家吃,多好。”</p><p><br></p><p>吃完午饭,我说要出去买冰淇淋和饮料,前几天,大女儿就嚷着想吃冰棒,其实,冰淇淋更好吃。难得小女儿今天有空,说是可以跟我一起去买冰淇淋。家里,她和她爸爸最喜欢吃甜食,我总是劝他们少吃些甜食。</p><p><br></p><p>我们买了两盒冰淇淋,还有每星期必备的饮料。今天是母亲节,大家都来吃冰淇淋吧,甜甜蜜蜜的味道真好。我们将冰淇淋盛在买来的蛋筒里,口感愈加地好。</p><p><br></p><p>我一直以为,吃冰淇淋可以吃出幸福的感觉来,屡试不爽。吃了冰淇淋的妈妈,心情大好。平日里没有午睡习惯的我,也要慰劳一下自己,睡个午觉,把吃冰淇淋的幸福感觉延续到梦中。</p><p><br></p><p>已经很久没有午睡这么长时间,好象把一个星期缺损的睡眠全部补偿回来。午睡的时候,小女儿在弹钢琴,她把时间安排得很好,弹累了就休息下,一点也不需要别人督促。接下来的几个月,她会很忙,我也是。</p><p><br></p><p>屋外的郁金香开了不少美丽的花,还有那棵多年不见花讯的丁香,开出缀满枝头,紫色的花。对面邻家的两棵不知道名字的树,灿灿烂烂,声势浩大,把粉色和紫红色的花捧上天,还顺便洒些到地上,女主人正忙着学黛玉葬花。</p><p><br></p><p>不用远足,也无需劳顿,坐在家中,吃吃喝喝,听听音乐,睡个午觉,看花开花落,快乐来得如此简单。</p> <p>3</p><p>生活变奏曲</p><p>文/郭醒奇(Frank)</p><p>2020.08.30 多伦多</p><p><br></p><p>生活离不开水</p><p>这开门推出七件事</p><p>都尊崇水的地位</p><p>生活离不开光</p><p>这柴米油盐酱醋茶</p><p>都有对光的体会</p><p>生活离不开爱</p><p>这锅碗瓢盆交响曲</p><p>都扣着爱的心扉</p><p>我离不开你哟</p><p>这春夏秋冬日月星</p><p>都蕴出你的品味</p> <p>4</p><p>[爱吃者]集</p><p>文/小涟漪</p><p><br></p><p>之一:一向冷艳的肥猫,主人不在,只能屈就献媚于我。眼中饥渴难耐,我每走一步,她回头,领路于前,亦步亦趋,引到她的餐盘之前。她人生目标就是吃,吃还是吃。</p><p><br></p><p>之二:第一次家中请客,年轻热情,有一荤食没有做熟。他们是弟弟的大学同学。弟弟说没关系,他们多年没有联系了(应该不会因为记恨姐姐的那一餐吧,LOL) ,只是我一直耿耿于怀。</p><p><br></p><p>之三:谈恋爱的过来人之秘籍,婚前要示弱,不会做饭,碗也洗不干净。形成固定模式后,能者多劳,他干得心甘情愿。我偶尔露一手,立即皆大欢喜。反而行之,辛辛苦苦,黔驴技穷,还更需努力!切记切记!</p><p><br></p><p><br></p><p><br></p><p><br></p> <p>5</p><p>摄影诗画:《五绝 • 藏头(瓠瓜七月)》• 妈妈后院收获葫芦瓜,鲜美无比!杨鸿手机摄于家中,并赋五绝一首:</p><p><br></p><p>瓠大腰舟好,</p><p>瓜青碟上鲜。</p><p>七蔬家自产,</p><p>月令每餐仙。</p> <p>6</p><p>茶香</p><p>(微小说by SQL)</p><p><br></p><p>李生: 刚才经过隔壁老王家的门口, 闻到屋里飘出的茶香,真香呀!</p><p>李太: 哎哟喂,我说你呀,你以为你是警犬啊? 在门口就能闻到人家家里的茶香?</p><p>李生: 是真的,我一点也不夸张!</p><p>李太: 我不信,不可能!</p><p>李生: 我没事骗你这个干嘛呀? 不信咱们一起到他家门口闻去?</p><p>李太: 那好吧,我相信你啦! 哎,经你这么一说,我真有一种冲动,想要泡茶,感受一下满屋子飘着茶香的感觉!</p><p>李生: 咱们好象很久都是喝咖啡,没有认真的泡茶了吧?</p><p>李太: 我突然想到几句诗,不记得作者是谁了: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p><p>李生: 独试新炉自煮茶! 是不是煮的茶叶才会茶香四溢?</p><p>李太: 茶也可以煮着喝吗?不是泡的吗?</p><p>李生: 来,我们上网走一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p><p>李太: 嘿,你看,有了: 煮茶,一般选用年份较长的茶叶比较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比如黑茶、老白茶、普洱熟茶、陈年铁观音等。</p><p>李生: 那我们现在就试试吧?</p><p>李太: 嗯,让茶香飘满屋!</p> <p>7</p><p>七绝 小院香椿</p><p>作者 雁翔</p><p><br></p><p>不求空谷做幽兰,</p><p>小院闲来入景观。</p><p>三尺娉婷成翠叶,</p><p>一枝滋味好为餐</p> <p>8</p><p>幸福的滋味</p><p>文/郭醒奇(Frank)</p><p>2020.08.30 多伦多</p><p><br></p><p>赤橙黄绿青紫蓝,</p><p>色彩缤纷汇于盘。</p><p>各种食材出超市,</p><p>柿子青椒有庭院。</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鲜香苦咸酸辣甜。</p><p>纵有病毒千般恼,</p><p>我自信步于安然。</p> <p>9</p><p>唱酬众诗友</p><p>文/爱米</p><p><br></p><p>但见诗词赞鸭香,</p><p>何如燕麦垫饥肠。</p><p>秋风乍起红枫烈,</p><p>暑气渐消月色凉。</p><p>我叹人生如话剧,</p><p>谁含涕泪拟荒唐。</p><p>芫荽迷迭延千里,</p><p>唱罢名歌夜未央。</p> <p>10</p><p>漫妮的生活</p><p>刘俊民</p><p>2020年8月31日</p><p><br></p><p>铁兄的《戏剧人生》之后,又来了Lucky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刚说的每期主题都给人一种期待,一种意料之外,一种新奇,一种相约的不期而遇,一种不期而遇的心动。</p><p><br></p><p>汤兄上期里写了一出小剧,剧的结尾,我来了个狗尾续貂,竟被汤兄赞为富有戏剧性,我心怡然。生活里,偶尔有个戏剧化的反转,就是深潭静水的涟漪。</p><p><br></p><p>涟漪波散,犹玉指弄弦。不要高山流水,不要诗情画意,单听与锅碗瓢盆的交响,便是一地的柴,一箩的米,一桶的油,一罐的盐,一瓶的酱,一坛的醋,一筒的茶。</p><p><br></p><p>琴声悠扬,飘生活五味。熏了天边的云,熏了指尖的弦,连绕梁的音也熏了些许的轻烟。我是喜欢这样的生活的。</p><p><br></p><p>这也是王漫妮老家里的生活,有人情,有世故。有来来往往,有家长里短。多好的生活啊。</p><p>清清的河水,沉沉的石板。踏踏实实的日子,平平淡淡的流水。多好的生活啊。</p><p><br></p><p>飞檐的屋,青砖的墙。软语袭来,烟雨画廊。古朴悠悠,岁月娴静。多好的生活啊。</p><p><br></p><p>可王漫妮过不下去。上海的八年,把她过成离土的水仙。就算吊在瓶子里,也要远离人情世故,远离本乡本土,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p><p><br></p><p>上海洋气得飘在空中,空中有洋气的风,熏染得外来妹如飘在云端。老家的张志,那就是出土的树,再高大也只在云的下面招摇。</p><p><br></p><p>上海的风熏着洋气,抚平受伤的心,从头再来。再来什么?打拼生活。三姐妹--顾佳、王漫妮和钟晓芹--站在漫山的茶树丛中齐声高喊:从头再来。这是《三十而已》第三十四集的主题。大家都要从头再来,才三十而已嘛。</p><p><br></p><p>不知道往前走的生活会是什么。顾佳的家顾不上了?晓芹的家散了又聚?漫妮的家呢?</p><p><br></p><p>上海的风好像很轻,往上吹去,吹出一股吸力,卷来周遭的人,只在风中行走。少了生活,少了柴米油盐酱醋。还好,茶还是有的。顾佳顾不上家,但茶顾得还好。</p><p><br></p><p>还好,生活里还有茶。</p> <p>11</p><p>享受烹饪</p><p>文/姜尼</p><p><br></p><p>我对饭菜比较挑剔,经常觉得家里饭菜有时候不对胃口,有时候甚至觉得饭馆里的饭菜也过油腻,咸淡不对,于是被迫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吃的饭菜,不想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喜欢上了烹饪。</p><p>把饭做好其实非常的讲究,和我们做实验差不多,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烹饪条件,大师傅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的饭菜;没有悟性的人可能就弄出一堆饭菜煞是难看、难咽。譬如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鸡蛋一定要等油热了,哗地倒进锅里,有个十几秒就可,嫩嫩地捞出来备用。切不可把鸡蛋炒老了,跟西红柿拌一块儿的时候就缺了嫩滑好吃好看的劲头儿。炒西红柿的时候一定要在锅里炖的时间长点儿,断了生再放盐等佐料,不然西红柿还有生头,影响口感。当然如果是西红柿炒蛋拌面用就千万别加糖或少加些糖,就吃西红柿汁的酸味;若是西红柿炒蛋配米饭就一定要加足量的糖,才能有好吃的酸甜味,非常下饭。</p><p><br></p><p>还有一个秘密想告诉大家,就是凡是粘在骨头上的肉特别好吃,比如排骨和脊骨,当然脊骨要比肋排便宜很多。小时候家境贫寒,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于是就经常买脊骨。这脊骨红烧着吃特别好吃,有些人红烧前喜欢用水焯一下,去去血沫。我觉得没必要,烧开后勤打浮沫就可以,否则肉的很多营养成分会丢失,吃着不香不爽。以前在中国的时候还经常炒糖色,有时候油烟挺大。出国以后大家都尽量减少油烟子,于是我就有了改良版。油烧热后凉骨头下锅,翻炒几下待肉色稍变就下入少许老抽。然后把锅盖盖住,端起炒锅使劲摇,十几秒钟所有的脊骨就着色均匀。然后放大料、花椒、葱、姜、料酒,加水沒过食材,中火咕嘟九十分钟。最后大火收汁,绝对好吃下饭,满手、满嘴,油乎乎地笑逐颜开,欢乐晚餐。</p><p><br></p><p>从前在欧洲的时候,我们那个大学城有浓郁的古老欧洲气氛,每个周末在城外的一个小教堂外有个星期天市场,周围的农民把自家种的菜在那里摆摊,各种菜疏水果既新鲜又比超市便宜很多。这一点不像加拿大。我以为加拿大的周边小镇都是被农村包围,农产品一定便宜,有一年特地驱车去小镇买农产品,不想其价格比多伦多贵出好多,敢情蔬菜水果最便宜的地方是多伦多的超市,真让人意外。</p><p><br></p><p>那个星期天市场卖烤排骨,一辆巨大的卡车,一面墙的烧烤架立在车上,大火烧烤排骨,烧烤架自动转动。下面买烤排骨的人挤做一团。递上去一百比利时法郎就发一块儿排骨。有一个老兄没有现金,就递上信用卡。那个穿着油围裙胖胖的大师傅把信用卡插在pos机里,然后大声喊到:“密码是多少?” 下面那个食客就大声地报道“47258”,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后来我也在自家院子里试了好多次,可就是烤不出当年那个排骨的味道。为这我还特意去steels 和 don mills交口那个“Ribs”餐馆,点了一份儿大大的排骨,可还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看来有机会一定还要去欧洲一趟儿,就是要再尝尝星期天市场的烤排骨。</p><p><br></p><p>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北大医院进修,北大医院座落在厂桥大街,在北海后面,离西四大街很近。西四那儿有个大副食店,我经常去那里买东西。副食店门口有一个好像是四川女孩摆了个口水鸡摊子。一个盆里是煮熟切好的鸡块儿,另一个盆里就是秘制调料。卖的时候把鸡块和调料哗哗一拌,真好吃呵! 我每次去那个副食店必然要买一盒口水鸡。吃得多了我也琢磨出那些调料,于是自己动手煮鸡拌调料,虽不及原汁原味可也山寨得不错,颇受大家好评。</p><p><br></p><p>在国外呆了二十多年了,每天中午这顿饭我一般都去单位周围的餐馆吃,虽然贵了点,但是可以品味不同的食物风格,尤其是西餐。吃得多了我就总结出些经验来,其实西餐非常简单。一顿午餐里一般主食是薯条或者米饭,主菜一般就是一块儿大肉,烤排骨或鸡肉,配菜都是生的,切吧切吧洒点意大利酱料即可。我自己在家鼓捣鼓捣和Swiss chalet的就差不多,餐馆就这些卖的那么贵真够能赚得。那个最有名的Subway, 就更简单了,火鸡肉片、熏肉片都是现成的,各种菜屑和蛋黄酱等卷进面包里,热巴热巴就完了,既营养又好吃,自己做的和买的几乎没什么差别。</p><p><br></p><p>有一次我们研究所圣诞聚会,每个人都带些特产。那天我特意带了一瓶儿精装的二锅头,那些老外还真没喝过中国白酒,咂着舌头啧啧称赏。有一个德国的女博士后做了一道正宗的德国饮料,是一锅热腾腾的水果红酒,喝了一杯就感觉特别的干爽,心情都兴奋了许多。于是我就特意找她要了方子,就是在一个大锅里倒几瓶红酒,然后把肉桂,八角大料和橘子瓣儿一块儿小火慢慢地煨十五分钟,千万别煮开了,枕着热大家赶紧喝,酸甜上头,心里还热乎,绝对是一道聚餐的绝好饮品。下回家里聚会或是文学社聚会我就试试做这道饮品,一定会标新立异。</p><p><br></p><p>有关烹饪的故事很多,今后有机会慢慢地给大家讲。总之烹饪是个非常好的业余爱好,曁不用像玩音乐的要花好多银子还可能不见成果,又能让全家人及朋友高高兴兴地品尝美食。享受烹饪的人一定是善良的,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古人说“食色性也”,“吃”和“色”是最重要的人性本能,当然要排在“色”的前面。我就想假如可以重新选择一回,为什么不做个享受烹饪的厨子,生命肯定是幸福美满,又充满乐趣。活到这个年纪突然感觉功名利禄好像比不上一生美食相佐,若再有美人相伴,美满人生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p> <p>12</p><p>七律•杂感</p><p>诗/陈舸</p><p><br></p><p>柴羸米贵未须惊,落涨心潮自水平。</p><p>笑酌春秋拈醋淡,醉笼雨露榨油清。</p><p>青螺点酱真难得,玉鼎调盐信可成。</p><p>坐久沾衣茶味老,沉吟犹忘箸交轻。</p> <p>13</p><p>当煎饼果子遇上豆腐脑</p><p>文/张颖</p><p><br></p><p>当煎饼果子遇上豆腐脑,这个情人节只安静地做对饮食男女如何?</p><p><br></p><p>其实只想图解一下天津经典早餐煎饼果子豆腐脑的懒人做法,哪知赶上了情人节这么唯美的节日娉婷而来。老夫老妻日子久了就熬成天下最平凡的一对饮食男女,玫瑰花巧克力葡萄酒在情人节的确是很有仪式感,但是一起洗手做羹汤调制一顿讨好彼此胃口的早餐谁说又不是一份浪漫呢。什么是情,什么是意,到头来不过是男的女的敲着锅碗瓢盘做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戏。</p><p><br></p><p>煎饼果子</p><p><br></p><p>相传煎饼果子是在清朝末年一个绰号老刀的山东人第一次试做的,自己回味无穷,起了个名字叫“煎饼裹着”。后来老刀定居天津卫,叫着叫着就成了现在的“煎饼果子”。</p><p><br></p><p>煎饼果子好吃,蒲松龄老人家曾给煎饼果子的前身做过《煎饼赋》。</p><p><br></p><p>煎饼果子耐看,甄嬛娘娘在笑话里这么说的:</p><p>甄嬛去路边买煎饼。 甄嬛:“阿姨,这碎碎的一抹青翠,好似乱坠了丫头的眼,平摊于日下,甚是沁人心脾。提神醒脑可是极好的!若忍心炙烤煎熬,蔫萎而焦灼,岂不是辜负了?” 阿姨:“说人话!” 甄嬛:“煎饼别放葱!”</p><p><br></p><p>做煎饼果子面很重要,在多村儿,我只选用绿豆面,绿豆粉会演砸的哦。其他配料,芝麻面酱辣酱腐乳还是小葱油条果篦火腿,您就顺着自己的口味儿放。步骤如下:</p><p><br></p><p>1. 将绿豆面调入水,可加适量盐</p><p>2. 将所有辅料(葱、芝麻、面酱、香菜、香菜......)备好避免手忙脚乱</p><p>3. 平底锅抹薄薄一层油,倒入适量绿豆面液</p><p>4. 待煎饼能在锅内滑动,打入鸡蛋摊在饼上</p><p>5. 煎饼翻面,抹上面酱,辅料随个人口味添加</p><p>6. 摆上油条,整理出锅</p><p><br></p><p>豆腐脑</p><p><br></p><p>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淮南王刘安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不但贪恋更高权职,还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豆腐脑就是他和一帮术士门客炼丹不成的意外收获,此物被当时的吃货们迅速传开,风行于世,有诗为证:“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p><p><br></p><p>《故都食物百咏》中把它称为老豆腐,并对它的颜值做出了很高评价:“云肤花貌认参差,未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p><p>豆腐脑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软嫩,用筷子难以夹起,需用汤勺盛用;等到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与豆腐脑相比口感凝滑;豆花放入模具里面压实更加凝固之后就是豆腐了。异国他乡豆腐脑真心难寻,一般就用豆花或者软豆腐做为替代品了。</p><p><br></p><p>1. 黄花菜、木耳、香菇切碎;姜切丝;备大料</p><p>2. 锅内放油,油热后加入姜丝大料</p><p>3. 放入黄花菜木耳香菇,加少量酱油,一起翻炒</p><p>4. 加入水煮沸,依个人口味添加盐和生抽</p><p>5. 打入蛋花,加厚粉芡</p><p>6. 放入豆花或软豆腐,开锅即成</p><p><br></p><p>最后当煎饼果子遇上豆腐脑,亲密无间的合影,让所有的言语都是多余,唯一的激情就是热热乎乎地赶紧吃起来......</p><p><br></p><p>情人节,你快乐吗?愿你不止有情人,更是位有情人, Happy Valentine’s Day!</p> <p>14</p><p>锁事追雅</p><p>诗/孔展文</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开门七事不离它。</p><p>海外无忘追雅致,</p><p>书画琴棋诗酒花。</p> <p>15</p><p>香椿和芦笋</p><p>文/如玉&nbsp;</p><p><br></p><p>香椿和芦笋是两样春天的菜,算是春之绿蔬吧。</p><p>我从小生活在北方,记得小时候冬天里的时令鲜蔬只有大白菜和萝卜,大白菜炖粉条或者萝卜炖粉条,做得好了,也挺好吃的。早春基本上是延续冬天的蔬菜,只有到了春末夏初才会慢慢有比较丰富的蔬菜品种。</p><p><br></p><p>就像生活中偶尔也有惊喜一样,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香椿算是一种惊喜了,不是每年都能吃到,偶尔出现在某个春天,而且时间短暂,也惟其如此,才更让人念念不忘。香椿有着浓郁醇厚的香气,极为令人愉悦,让人产生食的欲望。而它与鸡蛋的搭配也称得上是天作之合,完美得无懈可击!鸡蛋的柔软温和与香椿的鲜翠浓烈结合成了一道畅销不衰的名菜:香椿炒鸡蛋,蛋香让人想起家的温暖平和,椿香点燃人对家的激情和眷恋,味道令人赞不绝口。</p><p><br></p><p>其实,香椿在中国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呢!历史上有不少文献对香椿都有记载,比如北宋的文献典籍里曾这样说:“椿木实而叶香,可啖”;香椿不仅可以吃,还被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加上药用价值,使得香椿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了独特的意义:香椿树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人们用椿来比喻父亲,称父亲为“椿庭”;用萱草(忘忧草)来比喻母亲,称母亲为“萱堂”,从而有了成语“椿萱并茂”,意思就是指父母都健在都健康。</p><p><br></p><p>香椿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情怀,人们把吃香椿称为“吃春”、“咬春”,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春天的餐桌上又怎能少了“香椿炒鸡蛋”这样的时令佳肴呢!有香椿就有春天呀!</p><p><br></p><p>而外形看起来颇有棱角的芦笋并不源于中国,它是舶来品,它也并非与芦苇有关系,而是因其形状如春笋而得名。</p><p><br></p><p>我小时候从没有见过芦笋,查了查芦笋的历史,原来芦笋早年是在沿海地区零星栽培、当地直接鲜销的,难怪内地少见呢。</p><p><br></p><p>说起来,我第一次见芦笋是在国外。西人在烤牛排的配菜里经常使用芦笋,两者都属于“硬菜”,哈哈,我是说它们的外形看起来都比较硬朗,而在色彩上,棕红色的牛排和湛清碧绿的芦笋搭配起来也很美观养眼,算是绝配了。芦笋受西人喜爱多半是因为它具有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等健康因素的缘故,而它的味道究竟怎样呢?</p><p><br></p><p>西式厨房里有大功率的烤箱,适合烤制牛排火鸡之类的东西。我的做法是,将牛排腌制后放入烤盘,对于芦笋这样的配菜,西式调料更为清淡一些,不破坏蔬菜本身的味道,将胡椒和柠檬的混合颗粒碾磨后撒在整根芦笋上,不用放盐,与牛排一起送入烤箱。待牛排烤好,一尝芦笋,鲜美可口,吃在嘴里有一股青草的香气,柔软细腻,不似其外表那般硬气。</p><p><br></p><p>据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不少内地城市也开始大规模发展芦笋生产,现在内地的人们想在春天吃到芦笋并不难。</p><p><br></p><p>中式的做法相对复杂一些,要把芦笋根部的老皮削去或切除,焯水切断,才能清炒或荤炒,但味道不变,那股青草的香气始终会荡漾齿颊,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p> <p>16</p><p>活着的一天</p><p>程炯</p><p>4/26/2020</p><p><br></p><p>&nbsp;&nbsp;&nbsp;&nbsp;晨醒,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感觉呼吸顺畅,活着并健康!微信上,加拿大华人作家群里,太平洋国际文学社社长蛇影发出了一块闪着金光的问候牌:“早上好,把阳光送给你”。哇,好明亮的问候啊,犹如晨曦一般穿透我的心情,活着真好!</p><p><br></p><p>&nbsp;&nbsp;&nbsp;阳光射进窗口,照着慵懒的我。看看微信群里各路消息,与久违的朋友电话上聊聊天,然后慢腾腾地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梳妆一下,端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坐在窗前,望着后院辽阔的公园,三、五锻炼的健康人在奔跑,松鼠欢快打闹,鸟雀鸣叫,树枝在阳光下随风飘摇,空气中散发着春天的清香,哇,活着真好!</p><p><br></p><p>&nbsp;&nbsp;&nbsp;&nbsp;冰箱里琳琅满目,女儿昨晚下班时顺便买了很多食物,还有各种零食,沁人的各式冰激凌,足够我们吃好几天了,很丰富。今天我想早早地炖一锅香菇鸡汤、做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夫妻肺片、红白相间的川北凉粉、皮蛋豆腐、蒜泥茄子煲,给依然每周工作五天的女儿补补身体。在疫情之下,她所在的银行不关门,每天戴着N95 口罩工作十个小时,下班回家时脸色总是青乌的,一脸疲惫不堪的模样,并头疼,缺氧!需要安静休息两小时后才会恢复红润的面色,愉快的模样。我因此心痛不已。</p><p><br></p><p>&nbsp;&nbsp;&nbsp;&nbsp;泡一盆糯米,浸透后蒸熟,做酒糟,两天后便有清甜醇香的上好酒糟吃了,一瓶送给朋友,一瓶自己做汤圆吃。</p><p><br></p><p>&nbsp;&nbsp;&nbsp;再揉一盆上好的面粉,发酵,两、三个小时后做包子,憨憨地吃,让体重不断增长!</p><p><br></p><p>&nbsp;&nbsp;&nbsp;吃罢午饭,我便挽起衣袖,穿上胶靴,扛上锄头,去后院除草刨地,想多种些蔬菜,以抵抗依然严重的疫情,尽量少去超市,防感染。汗流浃背时,便坐在院子里木制的长条凳子上,遐想着两个月后,我的菜园子是多么丰富。</p><p><br></p><p>&nbsp;&nbsp;&nbsp;两个月后,西红柿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上,辣椒通红着脸向着太阳笑,茄子大个大个地藏在青色的叶子下面发着紫色的光,四季豆一族族地青黄交织相互拥抱,豌豆苗青翠欲滴、很肥壮,红薯藤每天都在飞快地长,香葱满园飘香,黄瓜高高地挂在树枝头上,苦瓜开着金色的花朵......</p><p><br></p><p>&nbsp;&nbsp;&nbsp;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疫情之下,至少我们还有足够的食物,稳定的生活,充沛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热腾腾的咖啡,一家人的团聚,亲热的交流,互相关怀的爱!</p><p><br></p><p>&nbsp;&nbsp;&nbsp;&nbsp;晚上观新闻报道:非洲人、印度国等,在疫情之下,他们因饥饿到处抢粮食,发生踩踏事件,民不聊生,穷困不已。也许,他们无法活下去;秘鲁的民众在额示威游行中,没有口罩,戴着用芭蕉叶做成的口罩出行,寻找粮食;芝加哥大城市里,老鼠饿死在大街上,或小老鼠被大老鼠吃掉;美国各州,如:密西根州、犹他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维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等都发生了大量的示威游行,大量民众要求工作,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p><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哎,粮食,粮食,粮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需要粮食来活着。</p><p>&nbsp;&nbsp;民以食为天!</p><p>&nbsp;&nbsp;关灯睡觉!</p> <p>17</p><p>黑子</p><p>程炯</p><p>4/20/2020</p><p><br></p><p>星期一,天气真好,天高云淡,阳光明媚,太阳暖融融的,大地绿油油的,一片春色关不住,朵朵花儿向阳开!</p><p><br></p><p>我一起床就有了到屋后公园去走路的冲动。</p><p>疫情之下,禁足之中,我们还有充分的自由,可去公园里散步,还能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生机,坐在湖畔边上,望海鸥的飞翔,观加拿大鹅的戏水,听虫鸟的歌唱,任思绪随明媚的阳光在高远的蓝天白云上尽情地飘荡,驾驭着无限的向往......</p><p><br></p><p>自由是多么的重要,我要奔跑!</p><p><br></p><p>小径上,依然有情侣亲密无间的手牵着手,含情脉脉的对望;老夫少妻的小声争吵,保持着两米远的相跟相随的步伐;孤独老人的慢步蹒跚;一对对自行车呼啸而过,孩子们的欢呼雀跃......</p><p>我们沐浴在阳光之下,享受着平静安详的生活的美好......</p><p><br></p><p>在阳光中,我却突然想起了小说《黑子》,一部名不见经传的长篇小说,大约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读过。作品主要记录和描述了煤炭工人的生活。他们每天在黎明中披着晨星,头戴盔帽,穿着宽松的衣裤,腰间轧根很结实的皮带,屁股上挂个电池灯,闪着灯光,脸上洁白干净地荡着笑容,健步地走向煤窑的门口,陆续消失在黑洞里,进入了地下工作。又在月亮高挂的黑夜,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地从地下的深处煤窑的门口冒出来,全身漆黑,唯一眼珠子在活灵活现地转动着,发出白色的光芒,让人感觉到了活人的气息,静谧中的活跃。</p><p><br></p><p>平日里,黑子们因为长期工作的辛苦,黑暗对身体的侵蚀,很少说话,也很少走出煤窑之外的地方,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可以端着一大碗白花花的米饭,嚼着吱吱冒油水的肉,大口大口地呼啦啦地刨着碗里的美食,光着膀子用脊梁向着阳光,低着头享受着宁静的美好。肚皮的满足之后,迅速又自由地打着地动山摇的震耳欲聋的鼾声,旁若无人地进入梦乡,日复一日地活着。</p><p>很多黑子,没有机会走出煤窑,或者不被人瞧得起,或者家里贫穷,或者工作的黑暗,没有办法结婚娶媳妇,他们对性的渴盼是唯一的精神满足,或在美梦中意想,或手淫,或拿着每月的工资,换上洁白的寸衫,信步走进煤区的小卖部里,借着购买些日常用品,与小卖部的女营业员说说话,调调情,便是一天之中最满足、最愉快、最歌唱的幸福。</p><p><br></p><p>在疫情之下,今天的禁足,或许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添上了一些不便和阴暗,但比起黑子们的阳光富足的日子,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家庭的团聚,富裕的时光,酒足饭饱的美好,闲庭信步的随想,还有电话的畅谈,微信的问候,网络与世界的相连,眼界的辽阔,思想的飞</p> <p>18</p><p>七事五味练人生</p><p>王今中</p><p>2020.9.1.</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酸甜苦辣咸和麻</p><p>人生如戏经多幕</p><p>戏如人生五味杂</p><p>洗尽鉛华尋真缔</p><p>蹉跎岁月鸿鹄起</p><p>人生戏中多滋味</p><p>历练成材此奠基</p><p><br></p> <p>19</p><p>【七律】无题</p><p>文/斯夫</p><p>2020年9月2日</p><p><br></p><p>柴米盐油酱醋茶,</p><p>此心安处即吾家。</p><p>通怀老梦煎风月,</p><p>一盏相思泡落霞。</p><p>向晚闲庭贪宿露,</p><p>更阑诗酒镀年华。</p><p>人生惬意三分醉,</p><p>半为痴情半为花。</p> <p>20</p><p>生活感悟</p><p>文/清晨花瓣雨</p><p>2020.09.02</p><p><br></p><p>我一直对吃马马虎虎,却对读的书比较挑剔。毛姆的这部三十多万字《人性的枷锁》是我读得比较慢的一本书,不是内容不精彩,而是舍不得读完,就像喜欢的黑糖冰激淋,不舍得一口气吃完那样。</p><p><br></p><p>《人性的枷锁》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毛姆以他沉稳、细腻柔软的笔触,刻画了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亲人、恋人、朋友和毫无瓜葛的旁人,着重描写人性和现实社会。</p><p><br></p><p>这是一部充满了艺术魅力、点睛人性美丑的作品。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宛若一幅幅生动的肖像画;每一处风景都涂上了朦胧的色彩、沉郁动人;每一段生命的经历都揪心缠绵,让人流连忘返。</p><p><br></p><p>毛姆带我走过伦敦郊外日落时分的旷野、徜徉在巴黎充满创意及艺术氛围的小街;跟着毛姆,我品味着艺术家在创意过程所经历的心力交瘁的挣扎,每一句走心的单句、每一笔不经意的涂抹都包含着心灵深处的挣扎、荒凉、无奈、欣喜、感动....</p><p><br></p><p>人性的枷锁到底是什么?是从小被别人强加的宗教仪式、是陈旧的伦理道德、是人性本身的恶、是缺少天赋的苦恼、是事业选择的犹豫、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是互相影响、利用、背叛的友情、是财务支出的拮据、是用一生的时光,翻山越岭地去寻找那个懂你的人的执着.....</p><p><br></p><p>其实,人生是虚无的,就像色彩斑斓的地毯,快乐或许是金线、痛苦或许是银线、爱情、友谊、财务等等都是不同色彩的线圈.....它们编织着,纠缠着,若能接受它如彩虹般的绮丽,也就应该接受它暗淡无光的黑夜.....这就是生活吧!</p><p><br></p><p>雨后的院子,清新凉爽。今年新种的枸杞子在院落的一角默默地发芽、生叶、开花、结果、变红....短短的一个夏季,却是她生命的整个过程。</p><p><br></p><p>恬静安然着,自得其乐着,她的幸福,我懂吗?</p><p>侄子上个月回国过暑假之前,把他的小鱼交给了我,并嘱咐我每天一定要喂一次。可是,忙起来的时候,我总是忘了关照它。</p><p><br></p><p>每次慌忙跑过去,看着小鱼孤孤单单地在封闭的空间里游来荡去的样子,总是觉得很心疼。“对不起,我又忘了喂你了”,我对着小鱼轻轻说。</p><p><br></p><p>每次喂完,我都会在鱼缸前坐一会儿,陪着鱼儿说说话,希望以此来弥补我的过失。但据说,鱼只有三秒钟记忆,所以,它的世界了无牵挂,无悲无喜,是我太自作多情。</p><p><br></p><p>去年冬天,侄子冒着大雪抱回了这条小黑鱼。当时,我还责备他又乱花钱。</p><p><br></p><p>坐着孩子的房间,我突然感受到了孩子的孤独,他需要小鱼的陪伴。</p><p><br></p><p>西奥多·德莱塞在评述《人类的枷锁》时说:“它缥缈似幻梦,陶然若回忆,像一首歌,又似一种祝福。”其实,他是在道出生活的真谛。</p><p><br></p><p>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是自作多情的,生活是两手空空的....如果能无怨无悔地或抛开、或接受所有“枷锁”,也许才能抓住幸福的瞬间。</p> <p>21</p><p>人生七宝</p><p>诗/孔展文</p><p><br></p><p>柴燃能量热情放,</p><p>米饭实用价值强。</p><p>油能润滑少磨擦,</p><p>盐引百味人缘广。</p><p>酱油增色爱帮忙,</p><p>醋味多能合作上。</p><p>茶醇品味德载物,</p><p>人生七宝导远航。</p> <p>22</p><p>夫人的厨艺我的吃</p><p>张清 2020年9月2日于弗吉尼亚</p><p><br></p><p>我家有两绝:夫人的厨艺我的吃。</p><p><br></p><p>她很会做,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家常饭,做得又快又好;我很会吃,不挑不拣,吃得又好又快。</p><p>她的手艺并不是与生俱来。虽然出身并不高贵,年轻时却如同娇惯的公主一样,什么也不会做,因为结婚前什么也没做过,用岳父的话说就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十足的公主,尤其是在厨艺上。</p><p><br></p><p>记得她第一次做清炒土豆丝,一上桌就把我镇得目瞪口呆:那不是土豆丝,而是北美用来油炸的薯条,比筷子还要粗壮!额的神啊</p><p><br></p><p>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土豆丝最关键的就是刀功,必须切成极细极细的丝才能入味,炒好了会又脆又香。还讲了我奶奶和我妈妈过去飞刀切丝的故事,光听声音就知道是高手,那是骏马驰过的哒哒声,电光闪过,细丝罗陈,让我看得如痴如醉。</p><p><br></p><p>我夫人倒是修养不错,饶有兴趣的听我讲峥嵘家史,显出很谦虚的样子,完了说一句:“让你奶奶和妈妈给你做!”一副我的案板我说了算,切成啥样就啥样的牛样。</p><p><br></p><p>后来如果我想吃酸辣土豆丝,能自己切就自己动手,虽然怎么练都没有马蹄哒哒的感觉,但起码可切得比较细一些。我做工程师的,活不一定干得快,但能干多好就干多好,凡事都要有个标准,有个要求。</p><p><br></p><p>早年朋友聚餐应酬时,不管公款私款,我几乎都只点一个酸辣土豆丝,为此没少被人笑话过。但笑话归笑话,酸辣土豆丝往往是被吃得见底的菜,甚至有朋友酒喝多了,还吃得意犹未尽,很豪气地冲服务员大喝一声:“再上一盘酸辣土豆丝!”</p><p><br></p><p>有一次我回家,惊喜地看到桌上的酸辣土豆丝极细极细,尝一口也又脆又香,很像出自餐馆专业大厨,耳边也回响起骏马哒哒的声音。于是对夫人及其崇敬,赞美之辞顿如泉涌。夫人也心花怒放:“是亚楠切的!”</p><p><br></p><p>我已经忘了我们好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女儿是怎么长大的,只记得周末经常会去岳母家,岳父大人的手艺的确不凡,可能从那时起,我夫人就已经暗暗地积累了一些知识,只待有机会练习练习,后积而薄发。</p><p><br></p><p>移民以后,发现这里东西及其丰富,而且一年四季都有,肉类海鲜相对于国内也没有那么昂贵。住在多伦多共克时艰时,是夫人厨艺飞速提高的时候。她靠记忆学会了做岳父很拿手的红烧肉、红烧带鱼以及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的千层饼,更不用说弥漫着浓浓家乡味的水饺,包子、馒头等。</p><p><br></p><p>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自己几乎不吃面条,但学习做各种面条:新疆拉条子,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当然还有陕西的手擀面、扯面等,甚至还买了一个面条机,隔三岔五就有新鲜面条吃。因为我和女儿都非常钟情面条。</p><p><br></p><p>她不吃面条的理由很简单:她家的面条实在不好吃,是真的不好吃。我第一次在岳母家吃面条时就眉头一皱,掩饰都掩饰不了,尽管我岳母大人说“好吃得很!” 我想这就是口味不同吧!</p><p><br></p><p>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她小时候能吃到我给我女儿做的面条,她一定也会终生喜爱,无法割舍。我曾经相当中肯地评价过我做的面条,是有次有朋友说“真好吃”时,我回答“面条做到这个份上,是一种艺术;你能吃到这样的面条是你的幸运!”</p><p><br></p><p>来到美国以后,她做鱼也愈发炉火纯青。刚钓到的鱼,不论鳟鱼还是鲈鱼,清蒸最美,不用太多佐料已经非常鲜嫩,浇汁以后更是别有风味;速冻过的鱼以及石斑、蓝鳍则更适合油煎或油炸,双面黄亮、焦焦脆脆才好吃好看。有时出去爬山,在山顶上,在白云下,清凉的微风中,看着雄鹰在长空盘旋,啃着自己的美味炸鱼,感觉人生到了巅峰!</p><p><br></p><p>这里的牛排也不错。有时我们出去尝尝名店做的正宗牛排,回来她就自己日夜琢磨。问朋友、看视频,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居然也做出了牛排味!</p><p><br></p><p>林子里有各色蘑菇,引得她跃跃欲试。她小时候非常喜欢采野蘑菇,却总是没别人发现的多,她说到现在梦里有时都在找蘑菇。好不容易遇到这么多蘑菇,却有一个不准她碰野蘑菇的人在旁边阻止。夫人经常说这种蘑菇可以吃,那种蘑菇也无毒,因为上面有虫子咬过的痕迹。她的逻辑貌似很有道理:虫子吃得,人也可以吃。我毕竟还是见过世面的人,小时候读过很多小人书,啥都知道,告诉她那些吃过这蘑菇的虫子可能正在医院抢救呢!总之一句话:蘑菇只能吃超市买来的。</p><p><br></p><p>想尝尝新鲜野蘑菇的勃勃野心被我果断摁灭了,但还是不死心,在我们开车转悠时,看着两旁的森林、草地出神,经常念叨“他们为什么不种一些能吃的水果呢?” 我提醒她,就是种了也没有你的份:很多地方是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非请莫入;更多的是属于国家,譬如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机器保护,最好别碰。所以,还是现在的植物最适合:绿草如茵,牛羊在上面悠闲地吃草;林中松柏苍翠,枫树多姿,春天一片青翠,秋天满山红遍,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p><p><br></p><p>我夫人重来都不会轻易放弃。她经常在我钓鱼的地方来回游荡,抬头望天,俯首寻地,看看有什么野生的东西可以带回家给我吃。</p><p><br></p><p>功夫不负有心人,转来转去就有戏!她最先发现了溪边有很多金银花,采了一些,用道听途说来的知识,加上一些鸡汤智慧,开始配制金银花柠檬蜂蜜茶,威胁利诱地让我喝,说是可以让我显得年轻。有没有作用我真的不清楚,但到了一定年纪,小孩该喊我什么就喊什么,一点都不客套,完全不在乎我喝了那么多的江湖秘方调制的养生驻颜茶。</p><p><br></p><p>接着她又发现了野韭菜!早春时节绿油油的,鲜嫩无比,炒鸡蛋,包饺子、烤盒子,一股清香,清香满屋,满屋飘香</p><p><br></p><p>还有野葱野蒜,吃了新鲜的,多余的又做成泡菜,可以保存一阵,我就是不吃,看着就开心!</p><p>最了不起的是居然采集了不少洋槐花!陕西老家用洋槐花做麦饭,或者做一种叫“塔塔”的煎饼,独特的春天味道尽在不言中!</p><p><br></p><p>最难能可贵的是,夫人喜欢做食品,自己却吃得很少很少,可能是怕变胖。我经常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XX好细腰,拼命饿自己!” 而且,她只吃边边角角、离骨头近的肉,就是几乎没肉,浅尝即止。与她相反,我从来都不喜欢啃骨头,非常不喜欢啃骨头。人生苦短,哪有时间啃骨头!</p><p><br></p><p>日子如流水,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周末的早餐,在每天的晚饭,在溪边草地的野餐,有夫人绝佳的厨艺,有我不挑不拣的吃德,时时都会有惊鸿一瞥的涟漪。</p> <p>23</p><p>早安,加拿大</p><p>文/李冰</p><p><br></p><p>我与我的爱人</p><p>湖畔蜿蜒的小路</p><p>迎着熙微的晨光,漫步</p><p>早安, 加拿大</p><p><br></p><p>湖畔舒展的草地</p><p>草地上早春的花儿</p><p>微风里轻盈的蜜蜂,舞蹈</p><p>早安,加拿大</p><p><br></p><p>风推起微澜,轻吻沙滩</p><p>白色的鸥鸟浮在水面</p><p>飞在空中,呢喃</p><p>早安, 加拿大</p><p><br></p><p>一只活泼的拉布拉多犬</p><p>跑在主人的前面</p><p>跑到每个遇到的人面前,</p><p>友善的目光,流淌</p><p>早安,加拿大</p><p><br></p><p>一面旗子在风中舒卷</p><p>白色是隆冬的原野</p><p>红色是秋天的枫林</p><p>那片生机勃发的枫叶</p><p>是一颗颗跳跃的心</p><p>合奏一曲</p><p><br></p><p>早安,加拿大</p> <p>24</p><p>柴米油盐酱醋茶 — 写给爸爸妈妈的金婚纪念</p><p>文: 也尘</p><p><br></p><p>一牵手就是五十年......</p><p><br></p><p>晋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小县城,有一户人家,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他们和所有普通的家庭一样,在时而灯丝发红的一间屋子里过着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夫妻两人,因为学习水利专业,也因为要在一起,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周围有三座水库的小县城,跟随他们一起来的是两床被褥和两个纸箱,鲜艳的被面是姐姐匆忙中捎来的结婚礼物,两个纸箱子装着少得可怜的衣物。在他们两人的第一个家里,没有吃饭的桌子和小板凳,供销社里散打来的第一瓶酱油和醋,装在向同事讨来的,喝酒用剩的瓶子里。三个孩子相继降生在坐东朝西的平房里,一盘土炕占据了屋子的多半地方,窄小的地方没法放置更多的家什,说实在他们也没有更多的家什需要安置。炕头的灶火是一日三餐的开始,沉重而乏味的风箱,前后推拉,玉米秸秆,树枝碎柴,瞬间变成呼呼的黄色火苗,热切地舔着黝黑的锅底,直到把锅里的水掀起沸腾的泡沫方才善罢甘休。冬天里,晚饭之后,灶火产生的热气在土炕弯弯曲曲的通道游走,是睡觉前暖和被窝的主要来源。方砖砌成的火炉,是冬天屋子里的取暖设施。城里的蜂窝煤,哪怕是最后灰白的余烬,依旧可以用铁钳夹起,整齐丢弃在灰渣堆上。这里却不一样,张牙舞爪的柴禾,棱角突兀的煤块,一起向他们示威:不是煤块引燃之前柴草已经熄灭,就是柴草过多,腾起的火焰熏黑报纸裱糊的顶棚;顶风时,回灌的浓烟从铁皮烟筒的缝隙悄无声息地漫出来,咳嗽连连;睡过头的早晨,偏偏闷过头的炉子冰冷。耧柴生火,捅火做饭,门锁“咯嗒”一声,最终可以把忙碌中灰烬满屋,杯盘狼藉锁在身后。 玻璃窗户上厚厚的霜花,当天又换了别样风景:于白色的参天林木中,驶出一辆马车,鼻息的白雾像卷曲的如意结,一早儿子尖尖的指甲划出的浅痕,仿佛给迷路踯躅的马儿铺了一条路。钥匙伸进锁眼的一瞬间,瞥见霜花融化成透明冰片,沿玻璃缓缓滑下,刚才回家路上,午饭是擀面条呢还是做烩菜的思谋似乎有了答案,推门而进,紧紧张张的忙碌只为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准备一口热乎乎的饭菜。县城民风朴实, “吃了没?做甚饭咧?” 人们见面的招呼里透着柴米油盐的琐碎和牵挂。物质缺乏,气候不好,交流有限,小小的县城里可供摆在饭桌上的东西限制在几样东西:山药蛋,白菜,豆类。爸爸的手指像孙大圣手里的金箍棒,几样东西,加上稀缺的肉类,转眼间就变成满满家的味道的火锅。爸爸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进入腊月,吩咐妈妈今天炸豆腐,丸子,明天卤红烧肉,匆忙但又一步一个脚印,兴奋却不乏计划周密,紧锣密鼓,一派“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架势,孩子们的盼望在笼屉上腾起的白雾,屋子里弥漫的油烟,玻璃窗上细密的水雾中与日俱增。突然有一天,是时候爸爸可以执掌令旗,指挥手下的各样东西各就各位:最底下的一层是白菜,离火最近,不会粘锅,接下来是炸成三角的油豆腐,土豆,可以吸饱浓郁的汤汁,然后是海带,木耳,蘑菇,八珍野味,上下逢源,对了,还有炸好的肉丸子,孩子们每每寻的一颗,像发现了珍宝一般兴奋。最后一层是考验妈妈刀功的片好的红烧肉,所有的美味隐匿其下,单等在炉火上煮沸,端上桌的一刻,如神秘面纱般被掀起,肥而不腻的开场白瞬间把对美味的向往推向高潮。散发着高寒地区特有味道的莜面,豆面,糕面,伴随着爸爸得来的农谚:“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豆面饿折腰”,它们不再执拗地保持原本令人生畏的面孔,成了餐桌上乖顺的美食,这些全部得益于爸爸妈妈悉心摸透它们的脾性。小县城南面的岚河水滋润了黄土高原的干涩,上游建有三座水库,“进水楼台”,餐餐有鱼成了爸爸妈妈单位的特殊待遇。食堂厨子的做法是鱼剁成大块,葱姜加大粒粗盐,细腻温婉的鱼愣是被做成了“大块吃肉”豪爽。妈妈不满足“大块朵颐”的吃法,拣几条活蹦乱跳的清蒸,熬汤,青葱丝,黄姜丝,许是和肉里的蛋白质发生了奇妙的反应,掀开锅盖的一瞬间,鲜香随着腾起的白雾弥漫屋里。家里没有冰箱,多余的鱼洗净,鱼腹用刀切出斜纹,深浅,角度恰到好处。由内而外,用手把盐和花椒仔细揉搓在缝隙里,由嘴巴穿了麻绳,挂在小南房里阴干入味。两天之后,切块,鸡蛋和面粉调成的糊状包裹鱼块,下油锅炸至焦黄,酥脆的鱼块马上成为盘中美食。红烧鱼块之后的煮炖特别讲究调料的精细,妈妈好像自成一脉,其中传给姐姐的秘诀是放半勺白糖和一小盅纯正白酒,妈妈只选二锅头。后来出现的料酒被妈妈视为“花拳绣腿”,原始,简单,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效果。炸好的鱼块更多地托来往的司机捎给乡下的爷爷。</p><p><br></p><p>末了抱怨柴米油盐的琐碎和烦心。清亮的水从银色的水龙头中流出,正好穿过妈妈的指缝。这水呀,妈妈和小丽一般年龄时,先是爸爸一根扁担,两只铁桶从前院挑来,四五个回合可以把屋角黝黑发亮的水缸挑满。年幼的孩子在水缸边,寻找釉质中明华的水波。不多久,两个孩子一前一后抬水,用的是断裂的半根测绘杆和爸爸的水桶,姐姐在后,抬起的一瞬间悄悄把测绘杆朝前伸了伸。煤气灶的火苗掀得水壶盖“噗噗”作响。这火呀,妈妈和小丽一般年龄时,爸爸心疼妈妈拉不动沉重的风箱,几天里画图,设计了轻便的手摇风箱,亲自动手,完成了第一件木工活。不多久,弟弟和妹妹为摇动风箱发生争执,爸爸想出“每人摇一百下”的规定,弟弟总是偷偷默数,多出十几下,才大声喊出最后的数字,从小板凳上起身。再以后,手摇的风箱被一个小巧的电吹风机代替,弟弟像是一个腰扎皮带,手执红缨枪的红小兵,得意地获得了控制着墙上插头的权利。妈妈笑笑,想起了金婚纪念卡上孩子们的回忆:姐姐把家比作行驶在河里的木舟,爸爸掌着舵,控制着风帆,妈妈捻亮马灯,孩子们熟睡在窄小的船舱里。有时候,爸爸满脸流淌着汗水和雨水,在黑暗中仔细分辨着可能出现的暗礁,妈妈在旁边紧张地给爸爸披上雨衣。更多的时候,木船停靠在安静的河岸,爸爸敲敲打打,妈妈缝缝补补,船尾炊烟袅袅,晾晒的衣服随风摆动,园里采的嫩菜,几条小猫鱼熬制的鲜汤,在小木桌上散发着香气。姐姐把爸爸妈妈比作山坳里老实忠厚的农民,农忙时间,老牛般顶着烈日在田间耕种,收割。回到院落,爸爸替换断头的木锹,燕子衔泥般修修补补,妈妈则是老母鸡,收收捡捡。转眼间,田间地头的缝隙里,拾掇出满满一簸箕杂色的豆子,几穗玉米。爸爸会在秋天的落叶中给孩子们煨几个喷香的山药蛋,妈妈会把米蒸在带露珠的玉米叶上。姐姐还记得:帮妈妈拔掉第一根白头发的是爸爸粘满面粉的手指,给爸爸茶壶里沏水的是妈妈削莲藕划伤的手指……妹妹挑选“诗和远方”描述妈妈在餐桌间创造的美感:正月十五,切成细丝,红红绿绿的果脯,围绕着碗里滚圆白嫩的元宵,“鱼戏莲叶间”。八月十五,月饼一分为四,果仁,红糖,每个人可以品尝不同的味道。雪白的面团,巧手飞花,一转眼变成了憨态可拘的兔子,刺猬。红得发紫的小沙果,食用前放在屋子一角,日日更换,充当最天然的香味剂。早晨时候,爸爸会拿起一个在孩子鼻子前晃动,充当唤醒他们的铃铛。饱满翠绿的青椒瓷器,猫眼晶亮的扁平南瓜瓷器,成双成对,里边分别盛着盐等各式调料,细瓷宝葫芦,印有“醋”,“酱油”字样,大瓶买回的醋,酱油绕道它们,才被请上餐桌。白砂糖拌西红柿,盘底印着红彤彤的西红柿,蒜醋腌制的拍黄瓜,盘底印着脆生生的嫩黄瓜。调皮的弟弟,分享了最最喜剧的一幕:有一年的夏天,爸爸在农机局调试灌溉设备。临近中午,管事的单位给泥里水里的工作人员每人一个饼子。厚实的饼子表面有螺旋状的花纹,出炉时刷了一层厚厚的油,鲜亮的糖色和细碎的糖粒,县城里的人都唤作“油旋饼”。可巧弟弟放学路过,爸爸嘱咐弟弟把饼子带回家,和妈妈姐妹分了吃。馋嘴的弟弟终究还是没有抵抗住饼子的诱惑,在回家的路上,一个人把饼子消灭干净。为此,爸爸特意编了一个“小品”,模仿弟弟被妈妈批评时,低着头,两手卷着衣摆,两眼盯着鞋尖,一副做错事可怜巴巴的样子。每当爸爸在饭后,站在门后表演,并且说出自己编撰的歇后语时:小东子吃饼子-独得,妈妈和几个孩子早已经笑翻在铺着漆布的土炕上。笑声从翠蓝的窗帘缝隙里飞出,久久在排房的走道里回荡。哪里有什么“诗和远方”,哪里又有什么“大智大慧”,不过是平常人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抱怨,转眼看着孩子亮晶晶期盼的眼睛,多花了一点心思,多滴了一滴汗水罢了。五十年相伴的风风雨雨早已在柴米油盐的磨炼中少了不言弃的气息,多了宽容的滋味。</p><p><br></p> <p>25</p><p>也说“柴米油盐酱醋茶”</p><p>原野</p><p>9 /4/2020 Oakville</p><p><br></p><p>民以食为天。</p><p><br></p><p>古往今来,从黎民百姓到达官显贵,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柴米油盐酱醋茶。</p><p><br></p><p>提起柴米油盐酱醋茶,总会令人联想起一连串有趣的文字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油煎火燎”,“少盐无醋-无味”,“加油添酱”,“争风吃醋”,“茶余饭后”,“人走茶凉”等。透过这些文字的表面,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p><p><br></p><p>人们可以不去聊天遛狗和养花,但却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p><p><br></p><p>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在离村里步行5公里以外的乡上。学校的饭菜无非就是粗粮馒头、稀饭、土豆和咸菜,偶尔有水煮萝卜和胡萝卜。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求学苦读能吃饱就算不错了,清汤寡水的日子如家常便饭日复一日也就习惯了。有一次周末步行回家,五叔让我顺便从我老舅家把一辆两轮空架子车拉回去。按理说,一个初三的男孩拉一个空架子车走五公里路不在话下,虽然要路过几个村口,但全是平路。可是拉车行走到一半路程时我就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浑身没劲了,我意识到早上勉强让我吃饱了的那个馒头在路上消耗完了。为了坚决完成五叔交办的任务,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之下,我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拉一段,歇一会,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终于以比平时慢了两倍多的时间回到了村口。我晕了过去,好心的邻居大叔把我送回了家,我看着那架子车,心里对它说:“你欠我两个馒头。”</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说到底就是吃。我们用”废寝忘食”来赞美忘我工作的人,用“吃不了兜着走”来形容惹下大麻烦的人,可见吃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人们就会意识到,除了睡得好,锻炼好,更重要的还要吃得好。</p><p><br></p><p>吃得好,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随心所欲去干好自己想干的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社会。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真正体现“人吃饭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单是为了吃饭”的生活哲学。</p><p><br></p><p>人之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像植物于空气阳光和水。前几年朋友推荐了一种健身的方法-避谷,即长时间不吃食物,配合意念等方法达到健身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据说最多可达40多天不食人间烟火。听起来挺神奇,回头一想,即便如此,40多天以后不是还要返璞归真来食人间烟火嘛。否则这样的健身只能是空中楼阁,皇帝的新装。</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铺垫了生活的本色,生活中的美食美不胜数,每天不同的朋友圈滔滔不绝地享受着祖国各地不同的美食,也彰显着几千年文明古国的饮食文化,有诗和远方相伴,美食也有了诗的韵味:</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锅碗瓢盆筷刀叉</p><p>以食为天凡夫子</p><p>美味佳肴遍天下。</p><p><br></p><p>不过话分两头说,事分两面看。</p><p><br></p><p>解决老生常谈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温饱问题,享受五花八门的人间美食,那是人人生而知之的本能,然而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去点亮生活的另一面更加精彩的精神世界恐怕就不会像吃饭那么容易、简单。</p><p><br></p><p>抛开物质层面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角角落落,何尝不伴随着哲学层面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个人又如何去积极面对这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呢?</p><p>(完)</p> <p>26</p><p>七律.秋怀 步韵諸位诗友</p><p>文/一剪梅</p><p>2020/09/03</p><p><br></p><p>麦黍飘香试涧茶,炊烟袅袅盼归家。</p><p>蝉鸣碧树听宵雨,雁过横塘望绮霞。</p><p>一枕秋寒惊岁晚,三樽浊酒慰年华。</p><p>何须采菊南山下,烂漫风前自在花。</p> <p>27</p><p>种菜两趣事</p><p>文/伊人在岸</p><p><br></p><p>趣事1. 好大的土豆</p><p><br></p><p>有一年冬天,买来的土豆发了芽,于是,我切下一块带着芽的,塞进一个大花盆,让它在屋里长了半个冬天,又搬去后院长了一春、一夏。到了夏末,叶子、枝条耷拉了,收回两三粒小蚕豆大小的土豆。</p><p><br></p><p>把它们洗洗干净,拿一个托在食指尖上,拍了张特写照,微信发给正在上班的先生:“看,收土豆啦!”</p><p>先生秒回:“几个?“</p><p>我说:“两三个。”</p><p>然后就没声儿了。想来是笑一笑,就忙去了。</p><p>晚上,先生下班回来,进门就叫:“土豆呢?土豆呢?”</p><p>把包放在一边,他边换衣服边喋喋不休起来:“我把你发来的照片,給周围所有的同事都看了。每个人都惊奇的不得了,都说这土豆真好。还有人不相信,问我这是土豆吗。这当然是土豆了!切!不过,另外一个同事就很给力,说‘哇,这么大的土豆啊’。我告诉他们说,这是你种的,从冬天就开始种了。”</p><p>他说的兴奋不已。</p><p>“土豆呢,快给我看看。”洗完了手,他到厨房来催我。</p><p>我炒着菜,转过头用下巴示意:“那儿呢。”</p><p>背后马上像咬了生柿子一样,没声儿了。</p><p>我关了火,转过身:“嗯?”</p><p>“怪不得别人问我:这是土豆吗。这是土豆吗,这是土豆吗?!你怎么没告诉我是这么小呢?我还炫耀的不得了!哎呀,那个家伙真可气,还说‘这么大的土豆啊’。我这一下午逮着人就给看照片,说这是你种的土豆……”</p><p>看着他一副祥林嫂的样子,我笑得不行。谁让你只看见土豆,看不见我的手指呢!</p><p><br></p><p>趣事2. 蜜瓜</p><p><br></p><p>用吃蜜瓜时留下的种子试着种了一回蜜瓜。春天种下去,一路都长得很慢,但最终到了夏末秋初还是收了一颗拳头般大小的蜜瓜。</p><p><br></p><p>虽然瓜的个头强差人意,但毕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种蜜瓜,而且还有了收获。不由地就想给远在国内故乡的家人嘚瑟一下。</p><p><br></p><p>于是,在微信家人群里发:“看,我种出来的蜜瓜!”</p><p><br></p><p>然后,配了个照片。为了很形象地表达这颗蜜瓜的大小,我在瓜旁边放了个鸡蛋。</p><p><br></p><p>没过两分钟,弟弟赞叹:“哎呀,你们加拿大的鸡真了不起,下的蛋都快和蜜瓜一样大了!”</p><p>这幽默!!!</p><p><br></p><p>我笑得手都拿不住手机了。</p> <p>28</p><p>父亲节的晚餐</p><p>文:含羞草 2020,09,03</p><p><br></p><p>今年的父亲节正值疫情高峰,只能在家里过了。女儿头一天说明天的父亲节晚餐她来掌勺,而且强调我们什么都不要买,也不许进厨房。这可是女儿第一次给我们做饭。我们平时进惯了厨房,突然间觉得无处可去,第二天索性跑到花园里忙去了。</p><p><br></p><p>晚饭的时间到了,我和先生早就等不及了,想知道这么热的天气女儿在厨房里三、四个小时都忙什么了。我们知道她住校会做饭,但哪里舍得让女儿给我们做饭呢。</p><p><br></p><p>门一开,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给老爸做了他最爱吃的烤羊排!羊排烤得恰到好处,切得也非常考究,还用西人的香菜做了个小点缀,简直像一件艺术品,说从hotel订购的都不夸张,同时也做了我最喜爱的西班牙海鲜饭,以弥补母亲节的遗憾。母亲节期间我们病房有两个新冠病人,没敢让孩子回家,一直住在她的condo里。女儿精心策划的父亲节晚餐让老爸千般惊喜、万般感动!第一次吃女儿做的饭。</p><p><br></p><p>封城期间,所有的理发店都关了,先生的长发快成披头士了。父亲节那天我找出当年移民加拿大从国内带来的电动推刀、剪头用的锯齿剪子,电动推刀年久老化已经不工作了,只好用剪刀来剪。我是左撇子,十几年不动手竟然也剪出了模样,还得到了女儿的赞赏,这点很重要。这个头剪在父亲节真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啊,让先生在父亲节那天看起来年轻十岁。又给先生买了两件他喜欢的Adidas T恤,鼓励他继续踢球!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疫情期间的父亲节充满了欢笑,成为我们家永恒的记忆!这个父亲节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娇生惯养的女儿突然间长大了、懂得感恩了,让我们无比自豪。</p><p><br></p><p>以前总觉得柴米油盐浪费时间,但是生活就是油盐酱醋,不食人间烟火是不适合家庭生活的。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就像今年的父亲节。令人难忘的是女儿还特意准备了一瓶日本酒,软软的、淡淡的,青涩中又夹杂着一丝甘甜,极耐品味,恰似淡泊人生、却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p> <p>29</p><p>琐碎生活中的乐趣</p><p>文:一叶飘萍</p><p><br></p><p>又是一年秋来时,转眼间庚子鼠年的夜空中已升起了第七轮满月,哦,不对应该是第八轮,阴历有两个四月,闰四月。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开始蔓延至世界各地的疫情,到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依然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不知何时是个头?</p><p><br></p><p>据说去年9月的满月是丰收的月亮,三年中有两年都是如此。但是,今年10月的满月最接近秋分点,可能和今年是闰年有关,这意味着9月的满月将是“玉米月亮”,这种令人惊叹的满月景象每三年才发生一次。“玉米月亮”来源于土著文化,标志着今年的玉米,南瓜,豆类和野生稻到了准备收割的时间。 收割月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农民需要其月光才能工作到深夜收割庄稼。</p><p><br></p><p>为了一睹这神奇的天文景观,七月十五的亥时,大约是晚上10点半左右,出去看了看,月亮隐在了云层里,月光却散在了云层外,没有看见神奇的“玉米月亮”,也许再等一等就能看见,但困意袭来,没有再等。本想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那晚突然来了一阵暴雨,看来玉米月亮是不愿照在我的地头了,大概是因为我园子里的玉米才刚秀了穗,单薄的玉米穗刚有了丝丝红缨,还不到收获的季节。10几棵南瓜苗在结了三个小南瓜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光开雄花,不开雌花,今早终于看到一个带瓜的雌花绽放了,虽然晚了点,但也强过没有,赶紧掐了朵雄花强行拉郎配,给雌花授粉,以便它们孕育健壮的后代。</p><p><br></p><p>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按惯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园子里巡视一圈,检查一下哪些雌花需要授粉,每次都只看到开得灿烂的雄花,拍个照片留个影,摘下来或做个蛋花汤,或切碎和鸡蛋炒了,也是人间不可多得的美味。如果再有闲情逸致,调个面蛋糊,把整朵花在糊糊里沾一下,入油锅炸过,吃过日式天妇罗的一定会记起那口感,外酥里嫩,不由得口舌生津,一口唾液强咽下去。终究还是懒战胜了馋,简单打败了麻烦,一夏天收获了无数的南瓜花,没有一朵以天妇罗的方式进了我的口。</p><p><br></p><p>看完花再看果,番茄虽然比别人家的熟的晚了些,但隔三差五的总有一些红了脸,黄了头,拿个小盆这棵上面摘几个,那个上面捡几颗,一会儿小盆里就红的黄的,大的小的满满当当的了,拿起红的咬一口,酸酸甜甜是正宗的番茄味道。再捡一个黄的放进嘴里,没有一丝丝的酸,甜得不像西红柿了,当水果吃口感也满不错的。突然觉得幸福就在一念之间,感恩知足方能长乐,幸福不幸福就看你怎么把握!</p><p><br></p><p>2020年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充满变化与不安的一年,回顾过去的这几个月,由当初对瘟疫的无知时的无畏,到疫情不可控时的恐惧和焦虑,再到无奈地接受和病毒并存的现实,从希望变成失望,失望透顶后的绝望,在无助的绝望中寻找希望。有一天终于醒悟,世上所有的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发生的我们阻止不了,只有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为何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呢?</p><p>一开始只是以为疫情只在武汉一地,封一座城便可阻止疫情的蔓延。直到加国总理夫人染疫,敲响了警钟,进入全民抗疫阶段,学校停课、商店关门、禁足在家。天没塌地没陷,生活还得继续,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活着就要吃,吃了才能活。备战备荒,种菜种粮,争取实现自给自足。</p><p><br></p><p>趁着春雪初融,把小菜园的土深翻一遍,把一冬积攒的厨余堆肥埋到地里,翻地时看到好多蚯蚓,想着不多时日这些厨余堆肥都会在它们的辛勤工作下变废为宝,既绿色环保又节约能源,一举两得。自从到了加国后,学会了把厨余沤肥,这么多年就没有使用过每周一次收集食物垃圾的绿色桶,减少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算是为城市建设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p><p><br></p><p>育苗是我每年春天都要做的事情,有人说买苗多省事省心呀,干嘛要费心巴力地自己育苗呢?可我就喜欢看着一粒粒小小的种子破土发芽开花结果,体验生命的神奇。育苗就像自己亲身养育孩子,而买苗却像领养了个孩子,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辛苦,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总觉得情感上缺少了点什么东西。所以凡是能亲力亲为的,都要尝试着去做一下,光黄瓜苗就育了三批,没有成活一棵,找了好几个地方才买了六棵苗移栽到地里。</p><p><br></p><p>从7月初开始,黄瓜有了收获,每天总能收上一两根,刚刚够吃,没有多余的与左邻右舍分享。由于虫害和干旱,瓜是长得丑了点,弯弯曲曲的,但瓜味依然很正。先是看见有一两片叶子枯萎,然后整株都蔫掉,被一种黄条甲虫所祸害。不知道也不敢用药,天天拿手捉,每天都要捉几十只,眼看着一株株的黄瓜苗死掉,心疼得不得了,也只有徒唤奈何,想吃个有机菜怎么就这么难呀!</p><p><br></p><p>七月连日高热,地都被烤干了。按惯例傍晚给菜浇水,看见黄瓜秧子需要绑一下,低头去捆绳子,听见蜂鸣,还来不及躲避,就被大黄蜂偷袭,忍着痛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黄蜂居然把巢筑在了搭架子的空心横杆里,10几只黄蜂聚集在很小的蜂巢周围,就在我刚刚蹲下去的头顶。可能它们感觉到了危险,正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家园。为了我的安全,别无选择,只有强拆捣毁蜂巢。毁了黄蜂的家园,我也于心不忍。传花授粉功劳不小,如今落得个无巢可归,只好请它们另择宝地。被蜂蜇了的左手,三天红肿不退,并延续到小臂手腕处,用了各种蚊叮虫咬的西药,把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等清热解毒的草捣碎敷上,三天之内红肿越来越甚。三天后红肿才慢慢消退,感谢友邻医生提供的药膏及专业的建议和关心。</p><p>一天突然发现黄蜂又在一楼外边的窗檐下筑了一个很大的巢,观察了半天,在毁巢怒捣马蜂窝或留着它们不知何时是隐患的选项下,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没有强拆它们的家园,毕竟它们建个巢也不容易,而且它们也觉得我家安全才落户的。本着蜂不犯我,我不犯蜂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来进去的多加小心,别再被蜂蛰伤。</p><p><br></p><p>春种秋收,一转眼就到了收获季节,经历了极端天气,5月底的低温霜冻,7月的炎热干旱及各种虫害后的菜菜们都在努力地成长着,南瓜、茄子、辣椒或多或少也都结了一些,欣喜中等待着瓜熟蒂落。庚子鼠年能活下来的就是成功,况且还能生儿育女传种接代,真该向它们致以生命的礼赞!</p><p><br></p><p>松鼠️小弟每天前来巡视看谁先成熟,它已经把我仅有的两个向日葵花盘拿走了一个,还把另外一盘啃了啃,发现果仁还不够熟,就放弃了,准备过两天再来。我想松鼠已经分了我二分之一了,剩下的一半我就收回吧,收完我就后悔了,真该给松鼠留着呢,大部分都是空皮籽。反正我已经看过了花,果实就留给小松鼠吧,谁吃不是吃呀,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毕竟人类觅食要比松鼠容易得多呀!</p><p><br></p><p>不经意间发现有一根单独生长的长豆角和两个并蒂生的长豆角,这是今年碰到的长得最好的几根豆角。特意用看风水的尺子量了量,独生的那个身长68厘米,双胞胎的两个身长58厘米,不知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意,奇妙的是豆角尾端都指向了文字标注的“添丁”两个字上,不能不令人感叹真是神奇!</p><p><br></p><p>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李子树竟然在8月中旬再次开花,而且比春天开的花还要多,事出反常必为妖!难道是李树成精了?2016年春种的树,从2017年开始,连着三年都硕果累累,却在庚子鼠年的春末夏初开花时遭遇低温霜冻,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被冻僵在了树上。往年都是满树的白花不见绿叶,今年却是满树的绿叶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朵白花,没花自然没果。唉,它们也太累了,歇一年何妨!往年李子生长期间会引来大批的日本甲虫,地下也落满了一地的果子。没果了,连日本甲虫也不来了,倒有点怀念满树甲虫的时候,毕竟虫是吃不完果子的,有虫吃也少不了人吃的。</p><p>为了养精蓄锐,来年硕果累累,对李子树进行了一场大修剪,使它们能够通风,却没想到引来李开二度,只好再下狠心,打掉所有的花蕾,唉,你出现的不是时候呀!但我也感谢你让我看到了八月李花开,真是活久见!</p><p><br></p><p>日子在琐碎和平淡的生活中一天天流逝,生活中有许多的美好,也有许多的无奈和不如意,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人生苦短,何不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原以为我在陪伴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磨练了意志,成熟了思想,可我还是没忍住,在发现狗狗又一次尿到木地板上,终于崩溃,大声地吼叫着,把所有的不满和委屈都借机撒了出来。原以为自己早已放下,对所有的事都已云淡风轻,可看来还是没有修炼到家呀!</p><p><br></p><p>如果不是当事人,劝别人时也会说要大度一些,要包容要能理解别人的难处,何必把事做得那么过分?为何让情如此不堪?可事到自己时往往难以做到,总会受别人负面情绪的影响,不自觉地也会抱怨指责,能任劳绝不任怨!干多干少都无所谓,只要能有个鼓励,听到一句暖心的话语,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p><p><br></p><p>人的情绪对容颜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人总乐观、充实,那她脸上表现出的就是满足、自信,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和好奇心。想过繁华似锦的生活,还是一地鸡毛的苟且,全在对自己情绪的把控上。生活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换种心态换个活法,再换个角度看问题,从琐碎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幸福就在一念之间,你的人生你做主,你的幸福你把控,幸福不幸福你说了算,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开心快乐每一天!</p> <p>30</p><p>有茶的生活</p><p>文/张绥娟</p><p><br></p><p>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若真享用得齐全,生活是完美了。</p><p><br></p><p>平日里,多有说柴米油盐的,少见提及酱醋茶,那大概是基本都物质生活和活着之上的精神需求的分野。</p><p><br></p><p>七件事,是传统的生活标准吧?若齐备,想必衣衫也不褴褛,头脸也能整齐。紧缩,不能省了柴米:奢求,则不能过了茶。</p><p><br></p><p>在那漫长古老的农耕社会里,有茶,则一定可以使“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有茶的生活,可以是一种富足安定的象征。</p><p><br></p><p>七件事之外还有什么呢?酒?诗?这两样却已经和愁绪紧紧相连了,喝得越酣畅,惆怅越深切,醉前是,醒来是。唱得越悠扬,志向越遥远。诗酒人生如陶渊明,如老杜、苏东坡,多有让人听来想来无法不动容的怆然。</p><p><br></p><p>有茶足矣!</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止于茶,却干净。茶,和明目相关,和清心相关。有了茶,生活有了慰藉,一切艰辛苦涩,与茶聊聊,顿觉得了知音,再聊聊,品出了甜味。</p><p><br></p><p>有了茶,就有了许多趣。茶有无尽的“玩”的可能,陆羽的《茶经》其实也不能遍数。形色气味,都有无尽的变化。每一种茶都是一个个性,遇到不同的水,又有不同的样子。有人玩味出了,就要去找特定的花上特定的雪,用特定的罐子装起来,藏在特定的地方。煮茶分茶不必说,器皿数之不尽。这样,一年的生活就增添了许多“劳作”的内容,内心最深处最细微的那些感触也被拨动,唤醒,然后,愉悦。</p><p><br></p><p>茶和酒的区别,正是这个,酒蒙蔽住那些感触,茶让人找到它们。</p><p><br></p><p>所以茶往往和禅相关。</p><p><br></p><p>整天劳作的,不知道《茶经》旨意或者禅意的人们,春天里随手从茶树上捋下一些叶子,用最简单的手法变成可以泡水的状态。夏天里在圆筒形白瓷或青花瓷大茶壶里放一小撮,泡上开水,往灶台上或桌上一放。劳作回来浑身的大汗,因为这茶,而疏忽全消了。</p><p><br></p><p>我深深记得我的祖母,就是这样制作并给家人泡制茶水的。祖母的茶壶是圆球形,茶叶是“南宅”茶树上摘的。</p><p><br></p><p>我不爱喝茶,年纪越增,对柴米油盐酱醋的讲究越深,茶,却总是做摆设。偶尔泡上半壶,第二遍的都喝不完。总是说,等不及茶在热水中舒展开。其实,各种香和苦和涩,我似乎都无法承受。</p><p><br></p><p>一日,一位朋友问我“野茶要不要”,我其实是不要,又感觉却之不恭,思忖着怎么拒绝,就询问:“什么是野茶?”回答:“就是人家自家喝的。也不是野山里的,是老宅上的,搬家了没人料理的几棵茶树……”我为了表示赞叹,说:“那是和野生差不多了!”朋友觉得我喜欢,就把别人送他的野茶寄了半斤给我。我随意放在办公室,一次心血来潮泡了一杯,品之,竟然是小时候祖母的茶壶里的那味道——温和、纯净。我“贪杯”起来,没多久,把半斤茶叶喝个见底。这是我唯一一次喝完一罐茶,原来我是喜欢茶的!</p><p><br></p><p>我喜欢的,是祖母做的那种茶!我想,这茶的滋味,大概才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赞美的,热衷的滋味吧!质朴的,不加装饰的,温和而又纯正的茶香。这是中国人的茶,正如中国人的性格,如美玉而非钻石,它不绚丽,不刺人眼,只要人有心,就可以看到通体的美丽丝绪,像一首诗一样地散发韵味。</p><p><br></p><p>之后,朋友没再提起过野茶,我也不好意思讨要。但是,它让我感受到过,有茶的生活之真意。</p><p>足矣!</p> <p>31</p><p>《杂味人生》</p><p>诗/彧蛇</p><p>&nbsp;</p><p>天空,似乎失去了色彩</p><p>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蹊跷</p><p>夜晚,没有星光的夜空</p><p>和闪烁不定的霓虹</p><p>还有,那些不知去向的飞鸟</p><p>&nbsp;</p><p>擦身而过的人群</p><p>无视一望无际的寂寞</p><p>他们为柴米油盐各自奔走着</p><p>用冷漠和茫然</p><p>试图掩盖自我的渺小</p><p>&nbsp;</p><p>城市,在汽车的鸣笛中苏醒</p><p>我,却在彻夜无眠后睡去</p><p>梦中的那缕炊烟</p><p>勾起一场久违而虔诚的饥饿</p><p>竭尽全力</p><p>却难以满足意念的温饱</p><p>&nbsp;</p><p>睁开双眼,我</p><p>看到片片落叶,夹带着灵魂和记忆</p><p>蹒跚地走入大地的苍老</p><p>其实,那是秋天</p><p>用它仅有的语言,无声地</p><p>为这场无奈的人间烟火</p><p>灼烧着,我们最后的祈祷</p> <p>32</p><p>茶叶战争</p><p>文/清牧</p><p>2020/09/05</p><p>&nbsp;</p><p>我近来喜欢看一些有关茶的知识。目前也是对茶了解得支离破碎。现在看了《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这本书。有一些感想。</p><p>&nbsp;</p><p>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这本书里被提为茶叶战争。战争原因也是因茶而起。多年的贸易逆差使英国人感到资金的压力,中国太大了,它能生产出多种可以自己自足的物品,又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英国的产品-比如轻纱-在中国没有很大的销路,英国大部分是以白银来购买茶叶,其余的部分用其殖民地的棉花和胡椒来交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销售鸦片,这样中国反过来开始有大量的白银外流。对于禁烟运动,朝廷上下有內禁和海禁之争,对于海禁也有严禁和驰禁之分,后来严禁占了上风。1839年,林则徐被派往广州进行禁烟,缴鸦片两万多箱,才有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由于操作细节上的误会,林则徐后来被琦善替换了下来。另外也付给了洋人所上缴的烟大半部分的价钱。义律拒收朝廷赏赐的茶叶,也拒绝在不来华销售鸦片的保证书上签字,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p><p>&nbsp;</p><p>清政府当时一直想“以茶制夷”,但这需要建立在大清国是唯一的茶产地的基础之上的。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就一直在做寻找替代中国茶来源的尝试。英国首先给茶树作植物的拉丁学名命名:阿萨姆种 (camelliasinesisvar assamica)。将茶树命名为阿萨姆(Assam,印度的一个邦),一旦完成就终生不会改。接着英国在阿萨姆成立茶叶公司,在印度广泛培育茶树。另外加速对中国茶树品种的盗窃,并偷偷学习种茶的方法和寻找熟练制茶工人。罗伯特•福琼就是典型的植物猎人代表。他的活动导致了中国制茶行业的衰退,使中国重要的出口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下降。</p><p>&nbsp;</p><p>随着种茶面积的扩大,制茶机器也开始诞生,揉茶机,培炒机,快压圈机等相应出现。19世纪末,印度裔实现揉茶,切茶,培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在英国人管理下,茶园的运作是科学的, 包括育苗,移植,栽种,施肥,修剪,杂交,间种等各个环节。此后,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总量超过了中国。</p><p>&nbsp;</p><p>1888年为了就近向西藏倾销茶叶,并达到控制西藏的目的,英军悍然发动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与英方签订了《印藏条约》和《印藏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权及进口货物5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西藏门户洞开,印度茶长驱直入。1904年3月至9月英军再次入侵西藏江孜,江孜人民抗击英军入侵。电影《红河谷》就是对这段历史背景的再现。</p><p>&nbsp;</p><p>书中对当前中国茶叶与世界同类的对比,可以被看成另一场战争。英国不产茶,但有立顿品牌的茶,茶的供应来源是斯里兰卡,肯尼亚,也有少部分中国的茶。立顿是一家茶叶公司,产品打入110个国家和地区, 它每年茶叶的营业额是中国全年茶叶营业额的四分之三。它的成功归功于科技,“是科技把小小的茶叶变成国际闻名的大品牌”。2008年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七万茶厂,为何不抵一家立顿?》文章说:“世界当今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英国一家立顿,立顿一年茶叶总产值相当于中国茶叶年产值的七成,中国茶何时才有叫得响当当的品牌?”。中国有所谓的“十大名茶”,却没有一个成名品牌。茶厂的正反方都说出了理由。但说到点子上是,中国在国际上对茶没有话语权。因为无论欧盟,英国,美国,日本的茶叶标准,中国的茶叶都通过不了有关农药超标的标准。而中国的普洱茶,在2008年才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另外一个是中国的茶园大部分是家庭式的小茶园,工业化,科技化的程度低。看来对于茶的源产地中国,道路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p><p>&nbsp;</p><p>周重林,太俊林是《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这部书的作者。周重林,云南人,为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太俊林原是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普洱永年茶业)董事长、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p><p>&nbsp;</p><p>茶叶原产于中国,又有着驰名世界的辉煌历史。看完这本书不能不有一些思考和感慨。</p><p>世界是静悄悄的,而看不见的战争却在每天都上演着。</p> <p>33</p><p>餐桌上的对话,另一种陪伴</p><p>文/湖滨堂主</p><p><br></p><p>不惑之年来到异国他乡,在土狼屯(Toronto)这样一个偏远的蛮荒苦寒之地,少觥筹交错之饭局应酬,无通宵达旦之加班赶工。于是君子不再远庖厨,不再离小人(孩子),遵循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小朋友共进晚餐。</p><p><br></p><p>小朋友们在这里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成天玩得天昏地暗。下午三点正当阳,小娃已经把家还。居然还没有什么作业。问老师是否要在家里增强点什么,回答是:NO NO NO,不要 OVERHEADING! 好吧,入乡随俗,那就玩吧,可终究心里不踏实,觉得总归得撒点什么种子吧?计将安出?</p><p><br></p><p>可家长教小孩,把父母和老师的两个角色搞混了,岂不既没教好又破坏亲子关系呼?得,就试试看,在饭桌上讲一讲概念吧。美味佳肴之前,顺带灌输点东西。</p><p><br></p><p>于是,在湘菜里的家常小炒“辣椒炒香干”的火辣和上海菜“上海烤麸”的甜美旁和孩子们聊时光机器,希望时间倒流,和孩子们一起看看父母小时候住过的地方。&nbsp;</p><p><br></p><p>某天端上水煮豆腐时,听娃们说学校里讲三视图,于是和他们聊一聊多维空间。夹起一根上海炒面时正好可以描述虫洞,他们对穿越虫洞的宇宙飞船的向往的眼神也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了。</p><p><br></p><p>在色彩鲜艳的什锦时鲜蔬和内容丰富的湖南杂烩旁,和孩子们聊了聊运动的三种性格。象游泳这样的单人运动为一,你努力了自然就比以前有进步,你行,就行。网球这样的双人运动为二,你行,对手行,就行。冰球运动这样团队运动为三,你行,对手行,队友行,就行。一二三,让我们一起运动起来!哦,不,一二三,让我们一起开吃!</p><p><br></p><p>随着餐桌上的花色品种的不断变化,湖南的甜酒冲蛋,重庆的歌乐山辣子鸡,湘潭的火培鱼嫩子,无锡的糖醋排骨,广东的香肠荷兰豆,杭州的东坡冬瓜,甚至自制的四川泡菜都一一在本大厨的手中成为了晚餐的一部分,同样和孩子们讨论的话题也从身体的防疫系统扯到汇率和物价,当然也谈到学习的途径及成绩单这样的正事。</p><p><br></p><p>一年有余,累有小成。&nbsp;</p><p><br></p><p>餐桌旁的对话,无在乎传播多少具体知识,也无在乎内容的绝对正确与否,只希望能撒上一些种子,也许将来某一颗种子就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样的陪伴,也许太平常,可生活,不就是在这些柴米油盐的简单陪伴中有滋有味地继续着吗?</p> <p>34</p><p>众诗友唱和</p><p>【七律】无题</p><p>文/斯夫 2020年9月2日</p><p>柴米盐油酱醋茶,此心安处即吾家。</p><p>通怀老梦煎风月,一盏相思泡落霞。</p><p>向晚闲庭贪宿露,更阑诗酒镀年华。</p><p>人生惬意三分醉,半为痴情半为花。</p><p>七律•秋怀兼步单兄</p><p>诗/陈舸</p><p>漫捣秋霜试煮茶,江湖本性惯无家。</p><p>情多错记三生事,眼倦难分一色霞。</p><p>借梦依稀春杪月,吹灰冷淡鬓边华。</p><p>残杯留得清凉好,又任风前落百花。</p><p>七律 秋怀 步韵单兄陈兄</p><p>文/雁翔</p><p>秋风落叶漫思茶,遥念天涯几处家。</p><p>明月三分低绮户,故园万里出明霞。</p><p>何妨影怯怜霜路,不必身孤叹鬓华。</p><p>拣尽寒枝归一笑,今生看取五湖花。</p><p>七律 无题&nbsp;</p><p>诗/刘俊民</p><p>龙井观音普洱茶,小窗相对问谁家?</p><p>秋风搅起思乡梦,寒水凝沉恼客霞。</p><p>漫品兰花滋羽翼,清煎峨蕊聚芳华。</p><p>与君共饮凌霄液,相望蓬莱楼满花。</p><p>七律•秋怀再和单兄于兄刘生</p><p>诗/陈舸</p><p>莫向春伤祭酒茶,谁怜旧燕谢王家。</p><p>迢遥路隔三江水,宛转秋迎一抹霞。</p><p>吟独当能吞夜色,星微或可点霜华。</p><p>悲欢忍作轻回首,自有香前解语花。</p><p>【七律】多谢诸君唱和</p><p>斯夫再拜 2020年9月3日</p><p>群里诗情盖热茶,相知却似故人家。</p><p>成心投石探秋水,不意惊回胜玉霞。</p><p>浅唱低吟分冷暖,寻章摘句自风华。</p><p>凭谁装点三更梦?先谢诗人再谢花!</p><p>七律 无题&nbsp;</p><p>原野唱和斯夫、陈生、燕翔、刘兄</p><p>初秋微雨煮红茶,坐看云端念老家。</p><p>浓是清香飘万里,淡如愁色对孤霞。</p><p>心归天命听禅意,梦断家山借韶华。</p><p>纵有千般无奈事,光阴不负四时花。</p><p>七律.秋怀 步韵諸位诗友</p><p>文/一剪梅 2020/09/03</p><p>麦黍飘香试涧茶,炊烟袅袅盼归家。</p><p>蝉鸣碧树听宵雨,雁过横塘望绮霞。</p><p>一枕秋寒惊岁晚,三樽浊酒慰年华。</p><p>何须采菊南山下,烂漫风前自在花。</p><p>七言並和各位高手</p><p>文/王今中</p><p>文社诗朋品茗茶,众融远胜一人家。</p><p>不思远隔汪洋水,同迎初秋早晚霞。</p><p>吟诵诗词均幸喜,星辰日月贺芳华。</p><p>朝阳文社依诗友,合欢花飞众友家。</p><p>七律 秋怀 再和诸位诗友</p><p>文/雁翔</p><p>澹澹秋云淡淡茶,青山绿水好为家。</p><p>绕阶清影三分月,过水斜阳一抹霞。</p><p>梦里乡心伤驿路,醒来诗酒伴年华。</p><p>何时檐下重归燕,笑靥春风满树花。</p><p>七律•秋怀三和文社诸友</p><p>诗/陈舸</p><p>寒初云水自宜茶,浅酌风怀过几家。</p><p>忍误梅边吟白石,可能窗外觅青霞。</p><p>真随意处春犹好,最纵情时鬓已华。</p><p>回首红箫香暗尽,烟桥十四夜灯花。</p><p>加国吾家 --- 和众文友</p><p>文/赖展兴 9.4.2020</p><p>常备咖啡与奶茶, 湖滨作客到吾家。</p><p>朝迎高塔披轻雾, 晚送游船载彩霞。</p><p>笑语盈盈人友善, 生机勃勃市繁华。</p><p>桃园莫道无寻处, 且幸枫乡可种花。</p><p>七律. 采茶再和众文友</p><p>原野 9/4/2020</p><p>又近清明约采茶,青山故里自一家。</p><p>披星戴月迎晨露,化雨餐风送晚霞。</p><p>长觉春怀嘉况味,更留秋梦好年华。</p><p>抚今妙算明朝事,却望田园遍地花。</p><p>七律 秋怀三和</p><p>文/雁翔</p><p>从来浪迹误芳茶,放眼江湖几处家。</p><p>山海苍茫迷暗雾,云天澹宕恋明霞。</p><p>一朝折柳辞乡路,十载吟枫渡鬓华。</p><p>人在行舟心在月,无情尘世有情花。</p><p>七律•秋怀四和</p><p>诗/陈舸</p><p>清风弹指墨林茶,惊袖余香漫竹家。</p><p>一味秋怀藏格调,三分意气逐春霞。</p><p>诗囊略得红炉药,星鬓聊添碧月华。</p><p>只道缘深萧瑟处,与君把臂共吟花。</p><p>七言 秋怀 和众诗友</p><p>文/姜尼</p><p>清风凛冽刺心骨,夕阳已去掩山红。</p><p>风吹老树寒气生,海鸟嘶风煞气浓。</p><p>心忧不知身何处,头晕难晓魂西东。</p><p>休问今年多少事,大疫庚年看隆冬。</p><p>七律 秋怀四和文社诸君</p><p>文/雁翔</p><p>浮世冰心一盏茶,平芜深处有人家。</p><p>乡愁淡泊归明月,客意沧桑入晚霞。</p><p>秋色半江衔玉碧,春潮几处逐芳华。</p><p>潇湘水断云涯路,残梦红桥别夜花。</p><p>七律•秋怀五和文社诸友</p><p>诗/陈舸</p><p>未倦春情苦胜茶,青衫半拂忆谁家。</p><p>经年泥絮添多泪,对酒萍风酌片霞。</p><p>字觅三分清啸气,香留一共素秋华。</p><p>略知聚散烟云处,过手应生梦里花。</p><p>七律 秋怀 和文社诗友们</p><p>艾子 2020/9/5</p><p>秋风水米油盐柴,环看天涯几处家。</p><p>九江老梦归明月,一壶解渴泡落霞。</p><p>不妨闲庭觅霜路,何必身孤叹年华。</p><p>聚散烟云有归处,拣尽留香五湖花。</p><p>秋怀五和 兴致所到和文社诸君</p><p>文/雁翔</p><p>西风帘卷试秋茶,倦影斜阳入竹家。&nbsp;</p><p>眼底朦胧迷晚岸,天边缱绻着彤霞。</p><p>绿杨犹忆连江水,红叶将新满物华。</p><p>哪得寻常心似许,愿随云起看禅花。</p><p>七言&nbsp;</p><p>文/维佳 · 马列耶夫</p><p>歌舞升平王府宴,稀世奇味众品尝,</p><p>琼浆玉液香飘逸,满饮更显情满怀</p><p>山珍海味西施舌,冷盘热炒千年羹</p><p>酒过三巡君自便,菜过五味尽开颜</p> <p>35</p><p>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nbsp;</p><p>文/雨后阳光&nbsp;</p><p><br></p><p>人到中年,该学着和生活和自己和解了吧?该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静心品味生活了吧?该向生活学会“低头”再不屈地“抬头”了吧?许多的“该”,只有在有过许多的“经历”后,才能做到。&nbsp;</p><p><br></p><p>我算是文社的老人,主持过很多周刊,出题并不是难事。这期的主题,我却很用心。&nbsp;</p><p>-“柴米“是生活的本质,吃不饱,穿不暖,无法活下去。&nbsp;</p><p><br></p><p>-“油盐“是生活的调味品,没有油盐,饭菜无味。&nbsp;</p><p>-“酱醋“是生活的提高,只有用五花八门的酱醋,才能做出香甜可口的美食。&nbsp;</p><p>-“茶“是生活的升华。当一个人能够静心品茶,懂茶时,他才能咋味出生活的真谛。&nbsp;</p><p><br></p><p>所以我心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生活!想要过好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并非易事。&nbsp;</p><p>做饭不容易,众口难调;说话不容易,我常常告诉自己,也告诉我最亲密的人:不要赢得口舌,失去人心,这是最最得不偿失的事情;处理人际关系不容易,一味谦让不行,总是趾高气扬也不行,“度”要掌握好;挣钱不容易,守财更不容易。谁的生活没有逆水行舟过?&nbsp;</p><p><br></p><p>这么多的“不容易”,活着岂不太累了?然也,亦非然也。&nbsp;</p><p><br></p><p>已是不惑之年。遇到人情冷暖,看淡点,守着一花一草,待四季轮回,有对你不离不弃的人和事,足矣;遇到迈不过的沟沟坎坎,咬牙坚持,大不了匍匐前进,只要不伤了元气,失去希望,总有一天会站起来;遇到痛彻心扉,还好,时间可以治愈一切,活着就好!&nbsp;</p><p><br></p><p>女生在一起时,总免不了叽叽喳喳。有时会下意识地说:我们这些女孩子,小女生。其实真的不小了,开始过下半辈子了。但是内心里的那颗‘童心“时不时地跳出来,带给我无限的欢乐。那是”柴米油盐酱醋“之后的“茶”。有绿茶的鲜爽;有红茶的香甜;有青茶的细腻;有黄茶的醇厚;有白茶的浓郁;有黑茶的沁脾。过好“柴米油盐酱醋”已非易事,想要品好茶,更不容易。没有经历过,体会过,领悟过,升华过;再放下过,回归过,简单过,并找回了自己的“童心”,很难品好茶。老者亦智者,老者亦小者。老小老小,就是生命的轮回吧。&nbsp;</p><p>我还在修行中。“柴米油盐酱醋”没有练到炉火纯青,“茶”更没有品出高山流水。还好,我爱学习,来日方长。&nbsp;</p> <p>36</p><p>我的茶缘</p><p>文 :汤道夷</p><p><br></p><p>杭州,西拥西子湖,南临钱塘江,襟江带湖,气候湿润。它既受江湖的水汽影响,也受惠于东南亚的季风吹拂,和风细雨,云雾缭绕,温暖滋润的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以自唐代以来,杭州就是著名的产茶区。据陆羽《茶经》载:“钱塘(茶)生天竺、灵隐二寺”。茶叶业的发达,必然带来茶文化的兴盛,茶馆酒楼,茶肆店铺遍布全市大街小巷。而从寺院和民间的茶道礼仪也自成体系,琛瓯洗尘,浅斟低酌,名扬中外的”径山茶礼“自南宋沿袭至今。</p><p><br></p><p>杭州最著名的茶叶非“西湖龙井”莫属了。龙井茶产于杭州的西湖龙井村周围的群山而得名,它以茶芽细嫩、光滑笔直、色泽青翠、香气馥郁、滋味甘醇而享誉中外。"西湖龙井"被冠誉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我当时求读的浙大无线电系,是在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上的之江校区内,离著名景点"九溪十八涧"的涧水出口,只有半站公交车路程。在涧水出口,沿涧而上,途经九条溪水汇聚处,可直达龙井村。大学第一年的春假,在生活指导老师的带领之下,我班就沿着此途径去位于四面群山环抱的龙井村,在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尝西湖龙井茶。记得当年一级的西湖龙井茶要0.50元/杯,二级的也要0.30元/杯。当时我点的是一级龙井,当一杯龙井茶被端上来,我不禁看呆了:玻璃杯中的茶叶,在开水冲泡下一片片下沉后,逐渐舒张开来,然后芽芽直立,上下浮动。汤色嫩绿明亮,看上去是“绿、黄”两色的天然混合,如水彩画的墨迹交相融合,煞是好看。掀开杯盖,一股香气徐徐升起,隐约掺有蜂蜜的芳香。我微微地品上一口,舌尖上有滑溜溜的细腻感,茶香在鼻子中弥漫开来。不忍吞咽,让茶水在口腔中来回滚动,正所谓:三口不忍漱。品味香茗,沁人心脾,齿间留芳,回味无穷。这一次的龙井茶品尝,让我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无茶不饮,无龙井不欢。</p><p><br></p><p>为了龙井茶,也曾被人欺骗过。大三时,在西湖边游玩时,一个年轻人走上来悄悄地问我:龙井茶要不要?他说他是龙井茶厂的职工,有龙井茶私卖。我当时年轻,轻信了他,付了8元钱,买了他的茶叶回宿舍冲泡后,才发觉是假的。等我拿了茶回去找他时,再无他的影踪了。</p><p><br></p><p>在杭州的求学的四载,耳熏目染,潜移默化,也完成了对饮茶的茫无所知,到甘之如饴,一日无茶不欢的转变过程。当离开杭州时,我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老茶客了。</p><p><br></p><p>回到上海,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之时,喝茶已经成为每天日常的生活的一部分了。茶叶可以去国营商店去买,也可以去菜市场的茶叶摊位购买。菜市场购买的茶叶,都是私人从茶叶产地贩卖过来的,虽然不能保证质量,但比起国营商店,价格要便宜许多。于是从菜市场买茶叶就成为主要的途径了。刚开始是找固定摊位买一、二两,回家冲泡后觉得不错,再大量购买。再者,茶喝多了,就自然会有鉴别茶叶好坏的能力。菜市场的卖茶叶者,无法保证像“西湖龙井”等品牌供应,于是也开始尝试不同品牌,杂牌,甚至没有牌子的,和来自其他省市生产的茶叶。</p><p><br></p><p>88年,小舅公从台湾回国探亲,我亲自去淮海中路上的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买茶叶当礼物送他。我当时买的是碧螺春,是产于江苏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的名茶,这茶历史上是贡品,是专门供皇上饮的。88年的碧螺春100元/斤,已经远超过我一个月工资了。而铁观音、武夷岩茶、高山乌龙茶等功夫茶,是从我父亲的同事那儿了解并开始喜欢喝的。许师亮老师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老师,也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专攻岭南派工笔画的画家。我每次上他家,他都用铁观音茶来招待我。铁观音有不同于绿茶的冲泡过程:洗杯、落茶、冲茶、刮沫、倒茶、分茶、观茶、品茶等茶道环节。“最重要一点",他告诉我,"喝完第一杯后,要有来自肚子的饱嗝声,才是喝铁观音应有的反应”。</p><p><br></p><p>2005年,全国开始流行喝普洱茶,而我已经在加拿大待了多年了,是表哥从国内探亲回来给我带的普洱茶。刚开始还以为是和喝绿茶一样的喝法:少许茶叶,放在杯子里用开水冲泡。发觉此茶淡而无味,香气也稀少,远不如绿茶一样好喝。回国探亲时,去老同学家做客,她使用功夫茶的方式冲泡茶叶,这才恍然大悟,才体会到了普洱茶的真滋味,迅速地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年圣诞期间回国度假,回来时,总会带一整年的茶叶消耗量: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吉白茶、还有就是几大饼普洱茶,黑茶等。</p><p><br></p><p>2018年文学社年聚会上,由于我和刘俊民老师积极参与文学社的写作,分别给予了一盒“大益普洱茶”的奖励。奖品也是我们文学社的文友提供的。Davy 谢,他是同住多伦多西区的文友,聚会回来时,我们一路同车。他邀请我加入“奥村茶馆”群,只谈茶事,以茶会友。</p><p><br></p><p>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神农时代开始,有四千七百多年悠久的种茶历史。从树种、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茶学和植物学经过研究和考证,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严格的敬茶礼节,奇特的饮茶风俗。茶礼有缘,古已有之,茶叶是华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茶叶有很好的医疗功效,比如:少睡、安神、明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减肥、通便、益气力等。而现代医学还证明饮茶还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抑制和抵抗病毒、清除自由基和抗癌作用等。中国的人均寿命达77岁,这和中国人喜爱饮茶的习惯不无关系。</p><p><br></p><p>每天 晚上,边喝茶,边看书或浏览微信,现在已经是我日常生活的常态了。</p><p><br></p><p>浙大电子物理82级汤道夷</p><p>2020年9月5日 于多伦多</p> <p>37</p><p>薪柴之辩</p><p>文:刘俊民</p><p><br></p><p>柴。柴米油盐酱醋茶,以柴为始。可想而知,柴的重要性。米是维生的,但米无柴煮不成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更难为无柴之炊。上世纪70年代下乡时,在内蒙青年点,为保证点里伙房的烧柴供应,负责生产劳动的副点长常常安排全点的男同学漫山遍野地去砍柴。没有烧柴,谁也吃不成饭。砍柴好像挺容易,但让知青去砍柴,首先得让他们知道砍什么柴。现代人说话比较麻烦,因为大多时间用的都是抽象概括性的词。比如说烧柴,泛指一切可以放进灶台生火的。所以,下任务时得说明白。有人要去砍树木枝干,直径一寸以上的,两寸或腕口粗的,烧起来火硬。有人得去砍小拇指粗细的枝子,还有棘条,用来引火,添火。这话要古人来说就简单清楚了,因为远古的词基本都是具体词,一样的东西如果有区别,就用不同的词来表示。比如,《礼记·月令》之句,“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这里的“薪”与“柴”都是用来烧火的,却因着大小的差别,称呼就不同了。郑玄的解释是:“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 这也合着《说文解字》对柴的解释,即“小木散材”。所谓釜底抽薪者,指的便是那可烧成旺火的大柴。亦是烧炭之材,如白居易《卖炭翁》(唐)里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所以,上山砍柴,都去砍那只能用作薪柴的树木,因为它们无法成才。西汉刘向在《九叹·愍命》中为屈原打抱不平,指责王室昏庸时,就有这样一句话,“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注),即摧毁拔掉鲜花,以栽种荆棘与不成材的树木,意思是良莠不分,排挤贤良,任用无能(薪柴即无用之辈)。当然,这都是旧意识。花有花的功用,柴有柴的需求。广栽薪柴之木,抗风固沙,绿化都市,正所谓各尽其用。用人之事,断不能沿袭古人那种所谓贤良小人之别的陈腐观念,应抹除那种“培养提拔”式人治社会的遗痕。否则,永远跟不上现代国家治理、管理的需求。上过山,砍过柴的,看到郑玄的这个“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 ,一定会觉得他的注解简洁而形象。我们砍柴时,常常会遇到这类情况。我们那里的柴就分两种。一是树枝,一是荆棘。树枝多为红松、落叶松、白桦及柞树等的枝干,荆棘则主要是刺棘,或酸枣木。树枝为拇指粗至两寸左右,火硬,且经烧。荆棘如柳条,火软,又不经烧。伙夫如何搭配使用,我们不管,只管砍来便是。用不着分工,有喜欢砍树枝的,有愿意斩刺棘的。开工的钟声一响,大家各自带了砍刀绳子,前山后山寻各自的目标去了。我和室友均喜欢砍酸枣木,一是不需要翻山越岭的四处寻找合适的枝干,二是砍起来也无需费太大的劲。只要一不怕棘刺扎手、扎脚、扎腿、扎后背、扎脖子,二不怕砍出蛇来吓破了胆就行。荆棘丛生,漫山遍野。不需爬多少山,不需花费多长时间。所以,砍木的同学背着干粮袋早早出发,我和室友则可以玩到吃了午饭后再奔向酸枣木。何为酸枣?传说与大枣同源。大枣酸枣,一甜一酸。甜者为大,酸者为二。二的古字为貮,加木字旁为樲,是为酸枣之古称。常言道,大者立,二者匐。同样由两个“朿”(音刺,木芒,刺也)组成,大枣为棗,直立者;酸枣樲为棘,匍匐者。酸枣木,说是木,其实是丛,灌木也。抱团拥簇而生,而蔓延,而铺展。所以,上了山,眼前常是茫茫棘丛,无从落脚。欲往上去,要么劈荆斩棘,要么寻羊肠小路绕行。绕道山上,顺着棘丛,横行斩去。棘刺扎人,一般是不敢动手的。锋利的镰刀,既是砍斩的工具,又是搂扒的工具。砍倒一片之后,估摸着够两人的份儿(每人大约100多斤),便开始捆扎。捆扎是个技术活,要把铺在草丛上的棘条收集、挤压、穿插到一起,绑成一人多高可以背负的柴捆。捆好后,或蹲或坐,两人相帮着对方把柴捆像背书包一样背起来。然后,艰难地站起来,左摇右摆,再顿几顿,保证柴捆不会在下山时散落,或被路上的荆棘挂散。一旦散落就惨了。到了这个时候,总是筋疲力尽,饥渴交加了。而且散落的棘捆远比开始捆扎时难以打包。尤其下到半山坡才发现散落,回头望去,那就是一山坡啊!而且大多都散落在荆棘丛中,失魂落魄般地飘摇着。怎么捡拾回来?捡拾回来又怎么重新打包?身前身后都是荆棘,往哪里铺展开?扎紧的绳扣环环相套,深入棘刺之中,哪里会那么轻易地解开?如果再看到人家小组到了山脚,径直地往点里走去,等待过秤清点,等待着晚餐的钟响,沮丧焦急之心刹那间铺天盖地而来,会压得你欲罢不能,欲哭无泪。倘若遇到大雨,便更加惨不忍睹。背上荆棘瞬间加了重量,脚下草坡立马变成滑道。山坡若无荆棘当道,便连滑带摔加哧溜,到得山脚,早已是鞋袜分家衣湿透,人成泥猴脸淌浆。若有荆棘当道,那便更惨。摔一跤,柴捆便被荆棘钩住。欲站不能,欲躺不行,走不得,退不成。两人只能相互帮衬,劈荆拔刺,且战且行。到得山脚,早已是从下到上血迹斑斑,连刺带划,伤口累累。图省事,图轻松?这就是代价。代价虽惨重,却并不常有。人嘛,习惯于轻车熟路之事,更有那好了疮疤忘了疼的行为心理。非不得已,轻易不会改弦易辙。所以,还是图省事图轻松地选择劈荆斩荆。有时,看伙夫往灶口中添加棘条,一阵油湿的吱吱,一阵轰然的火苗。转眼又得添加。一下午的厮杀,漫山坡的浴血奋战,不过一袋烟的功夫便烟消灰灭。那一身身的伤痕,却要经年的疗养。而今回首,有多少荆棘柴木经得起千家万户灶台那日复一日的吞噬?留给山河的伤痕,又要多久才能抚平?注:“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此处“树”为种植,“薪柴”则喻不成材之树木。不知为何被各家(包括名家)或直译为“薪柴”,或翻译成“烧柴”、“柴火”等。缪译也。2020-09-032020-09-04修改</p><p>作者:溪谷流音</p><p>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184c9d19a23</p><p>來源:简书</p><p>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 <p>38</p><p>缺油少盐的日子</p><p>文 / 维佳 · 马列耶夫</p><p>庚子年九月5日</p><p>于安省图龙都</p><p><br></p><p>我们曾经希望明天就是过年 ,因为过年能获得额外的各类食品供应,这样就可以痛快吃喝几天了,过年仿佛对一年的缺油少盐的日子是一种补偿似的 。而造成这缺油少盐,缺衣少食日子有很多原因,而我儿时观察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人口和收入与生活水准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p><p><br></p><p>我有一位同学,全家八口人,仅靠父亲每月六十元工资维持生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仅有稀饭和菜市场最便宜的蔬菜,几乎不见荤腥,奇怪的是,我这位同学却是天生蛮力 。有时我们与外校学生发生冲突,他是绝对的主力 。有一次他居然把家里腌制的咸萝卜干悄悄地带出来与我们小伙伴分享,说老实话,我们当时感到非常震惊,居然还有比我们过得更苦哈哈的人。</p><p><br></p><p>我们都是散养长大的,从小朝夕相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一个班 。我们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甚至产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意识 ,所以每次我们凑钱买零食时都会叫上顿顿喝稀饭的同学,每次都不让他掏钱,而且我们都均匀地分好食物 ,每人一份 。</p><p><br></p><p>当年的上海食品店里食品真是琳琅满目,只要有上海市或全国粮票是没有购买限制 的 。众多零食中有两款是我们常常团购买来解谗的: 最便宜的咸苏打饼干,一两七块饼干 (2"x2"),七分钱,另一款是油炸苔菜条,一两八分,足够几个小伙伴每人分 好几根的 。我们常常自嘲比瓦西里同志强多了,他都饿昏过去了,醒来只能吃黑面包.....</p><p><br></p><p>奶奶和两个叔叔住在浦东的老宅里,奶奶出面让浦西的两个儿子出资,浦东的两个儿子出力 ,在老宅旁边择地盖猪厩搭鸡棚养猪羊鸡鸭 。</p><p><br></p><p>这是农家猪羊,走地鸡,吃虫子长大的 ,还有新鲜的鸡蛋,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吃肉难的问题 。母亲还常常用富裕的粮票与邻居兑换肉票,鱼票和鸡蛋票,大家互通有无 ,皆大欢喜 。</p><p><br></p><p>饱经风霜的奶奶还经常购买浦东的新鲜大米送到上海来 ,浦东大米饱满圆润,生大米有一股淡淡的自然清香,若用柴火烧出来的米饭,软糯却不失筋道,白米晶莹剔透,轻嚼几下,满嘴香甜,不用配菜也能吃下两碗饭 ,这种米饭绝对是养人呢 !</p><p><br></p><p>这是童年生活的深刻记忆,无论如何是无法忘记的 。</p> <p>39</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文:晓霞</p><p>2020.9.6(多伦多)</p><p><br></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人间烟火飘至白云悠悠</p><p>把浩瀚无垠的星空编织出了童话</p><p>天女下凡做一顿美味佳肴</p><p>给不曾谋面的他</p><p>浓浓爱意写就了故事</p><p>美好的传说羡煞多少尘世人家</p><p>谁能为我免费做一顿大餐</p><p>不需要付出代价</p><p>平凡无奇就可以享受</p><p>吃到嘴里的饭菜眼里噙含泪花</p><p>我也想为我的爱人尽心尽力做好</p><p>香甜可口的饭菜犒劳一下</p><p>可惜活了大半辈子</p><p>还没有遇见他</p><p>柴米油盐酱醋茶</p><p>伴随甜酸苦辣</p><p>回头看过来时路</p><p>一把辛酸心里扎</p><p>也许是多情善感无倾诉</p><p>忽视了和和美美掩盖自己伤疤</p><p>男不男女不女一辈子太无知</p><p>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花</p>